《蘋果》10周年專訪之一<br>夏佳理:行政主導須靠政黨背景

《蘋果》10周年專訪之一
夏佳理:行政主導須靠政黨背景

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是本港殖民地時代舉足輕重的機構,當年就有一個說法,指香港是由馬會、滙豐銀行以及政府共同管治,可知馬會地位之高。馬會主席夏佳理承認這個已成歷史,他不願猜測在曾蔭權出任特首後,滙豐銀行大班鄭海泉會否重返行會,至於他本人,則未有機會向新的特首私下進言,表達他對管治香港的看法。
夏佳理早前接受本報十周年報慶專訪,當時仍未傳出他可能會被曾蔭權邀請加入行會,但是這位前立法會議員顯然十分關心香港的政局,而且相信曾蔭權可勝任特首重任,「我相信他會做得到,而且會做得好些。」夏佳理認為,縱使過程未必容易,曾蔭權仍會盡一切辦法,想通一套成功機會最高的新管治方法。
他指出,目前最大問題不在何時落實雙普選,而是怎樣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的問題,這是阻礙政府施政的致命傷。「但係好多政府政策同措施,無立法會拍板做唔到。」
夏佳理指出這是個老問題,彭定康任港督時已經建議立法會成立一個十二人委員會,每個月和他開一次會,結果都是不成功,「因為人人都想入去,餅仔分唔勻。」

指香港要有執政黨

他說,另一問題是若今日接受行政主導,行政長官怎可沒有政黨背景,他稱,香港必須發展政黨政治,有執政黨和反對黨;說曾蔭權有個公務員黨是沒有意思的,因為全世界的公務員都是中立,沒有黨派的。
回歸後香港的法治問題最備受關注,法律界出身的夏佳理有他一套的專業見解,他認為「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概念,香港和內地的環境就如「水同油溝唔埋」,要融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從今天來看,他說,三次釋法可能都沒法避免,但是這個不等同香港法治已死,「我絕對唔同意法治死咗,無法治基礎,根本唔會有釋法問題。」相比於六○年代暴動,他總覺得「香港人驚暴動多於釋法」。
○三年五十萬市民上街遊行,夏佳理認為23條只是催化劑,其實港人在回歸後有「好多理由不滿、好多事唔開心,去到忍無可忍階段。」不過,他深信本港的艱難時期已告一段落,他個人認為港人七年來最大的教訓是學懂「自己執生,唔好依靠人。」
記者︰陳慧兒 蔡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