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香港重回經濟正軌

讓香港重回經濟正軌

一齣經過精心安排,欽點兼補選特首的舞台劇,最終落幕,結果當然符合導演的要求。公演時,任何配角、臨時演員稍為偏離劇本,便會被助理導演要求重演或離場;其間,主角被塑造成威風八面、萬民擁護的領袖,全賴編、導、演三方面的配合。

呂漢光
香港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正如筆者在本報三月十四日的文章中指出,香港的估領袖遊戲,令本質主要為經濟動物的香港人,全情投入政治活動中,經濟大事早已被港人拋諸腦後,現在是時候讓香港重回經濟正軌。
筆者從事經濟研究多年,從來沒有看見一份不被重視的財政預算案。過往的預算案,定必引來傳媒、政黨、壓力團體、利益團體等的關注,今年的估領袖遊戲,令預算案變得無關痛癢。
由預算案發表至今三個月,許多重要的民生及經濟議題,在傳媒的討論,好比蜻蜓點水、搔不着癢處。絕大多數的香港市民,對這齣補選特首的舞台劇,只能隔岸觀火,應該沒有多大興趣;而市民對民生及經濟關注的議題,要依靠議員及不同的團體作為喉舌,很可惜大部份議員及團體的領導層,早已沉迷在估領袖遊戲中。
在這樣的環境下,港人只好自求多福。因為政治上的不確定性,個別司長、局長明顯無心戀戰。特區政府對任何重大議題,均採取放任政策或「拖」字訣。也許是無心插柳,經濟復甦沒有半點減慢迹象,失業率亦錄得近年最低紀錄,房地產市場仍算是健康發展。若只論結果,中央領導層、特區新領導人及本港市民,應該對本港目前的經濟形勢,感到安心。
另一方面,個別議員、政治及意見領袖等,在這齣補選特首的舞台劇扮演大配角,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過去七年半,這批配角對被特區政府投閒置散的司長,長時間冷嘲熱諷,司長今天鯉躍龍門成為新貴,大配角們怎能以簡單的政治表態或提名,便能一笑泯恩仇?那些在舞台劇導演派發劇本前,還亂發「炮」的大配角,最終以變臉收場,政治舞台的弔詭,誰能準確預測?

筆者專注學術研究,對政治活動沒有多大興趣,權力鬥爭中的爾虞我詐,亦視為鬧劇;而在報章發表評論文章,只是為香港略盡綿力,對香港急速政治化的情況,感到十分不安。把香港福祉經常掛在嘴邊的政治領袖、意見領袖及特區高官,請撫心自問,甚麼時候才會把香港福祉放在首位?筆者深信自由市場,但「無為而治」絕不是要求政府甚麼也不幹!
筆者曾應某電台要求,說出對新任特首的期望。簡單來說,筆者希望新特首能夠切實執行「大市場、小政府」的政策,千萬不要過份偏袒大財團,不要過份偏聽大財團的聲音,而背棄市民的利益。新特首要有決心及勇氣推行改革,不要只顧平衡各方利益,在推行長遠政策時,要擇善固執,包括要開罪個別利益集團。
最重要是,新特首要勇於承擔、實事求是,如果有需要,應主動提出修改《基本法》,減低再度要求人大釋法的可能性。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過去數次提請人大釋法,對香港的法治有破壞性的影響,修改《基本法》中的漏洞,有明顯的迫切性。若為了政治正確,不敢主動提出修改《基本法》,是有負港人所託。
一齣補選特首的舞台劇,曲終人未散,政黨及利益團體,正為了分享權利和利益而摩拳擦掌。筆者僅希望新特首能把多點精力放在民生及經濟議題上,現在是時候讓香港重回經濟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