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水」源考 - 左丁山

「滙水」源考 - 左丁山

舊時聽前輩銀行家講「滙水」,以為即係「滙率」,廣東話之中,滙水與滙率似乎冇乜分別,不過講滙率就似乎追上時代一啲。
最近再翻閱高陽名著《胡雪巖》,先知道自己冇記性,高陽在第一頁「楔子」,已經講「滙水」,滙水唔係廣東話,而係清朝乾隆時代末期,山西商幫(中國票號專家)之中有一間顏料舖(始創於天津,聞名全國)經常入四川採購顏料,因交通不便,不易攜帶大批銀両,於是日昇昌收銀出票,持票人憑票到指定地點嘅聯號兌取現銀(叫做滙兌),滙兌要收滙費,名為「滙水」,計滙水要考慮到地方遠近,遠則貴,近則廉;銀根時鬆時緊,鬆則廉;最後要計算銀錠成色。

高陽話英商麥加利銀行設分行於上海之前,全國金融事業就係由山西幫、寧波紹興幫掌握嘅嘞。
與前輩講起滙水,佢話咸豐年代,滙水當然淨係指滙費,但香港銀號興起,涉及外國貨幣兌換(例如台山阿伯滙美元返鄉下),滙水慢慢與滙率成為同義詞(以前國際貨幣與黃金掛鈎,滙率固定),講講吓,我哋重誤以為滙水係廣東口語㖭。
前輩講完滙水,順帶提供一個笑話,佢以前替一個「寧紹幫」打工,老闆孤寒到極,唔肯找街數係家常便飯,連核數師嘅核數費都唔肯畀。核數師連番追討之下,老闆話:「深水埗有一層舊樓,連租約以極低價轉讓畀你,算係找數,你唔要就罷。」核數師死死氣以極低價買咗層樓,諗住一兩年後交吉出售,應該有得執。點知買咗先至知道租客竟已變成二房東,轉租畀人經營一樓一鳳,收租困難,核數師又唔敢講惡,話一聲收樓即刻俾租客講粗口鬧,為之苦過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