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法國人透過公投向歐盟憲法說不,法國總統希拉克隨即重組內閣,並起用德維爾潘(DominiquedeVillepin)為新一任總理,希望借人事變更挽回如江河日下的民意。
德維爾潘近日在國民議會上發表其施政綱領,透露他將以就業和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為其工作重心,並將為實現這些目標而推出一系列措施。在德維爾潘提及的各項措施中,我們認為加速法國國企私有化的步伐一項最重要。
在法國選民向歐盟憲法說不後,外間一般相信法國或會放慢經濟改革的步伐,並預期作為這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的國企私有化亦會同樣受影響。因此當德維爾潘在其施政綱領中重申國企私有化政策的重要性時,外間的確感到意外。
為何要對法國的國企私有化如此關注?原因是國企在法國經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法國公營部門的僱員人數高達六百四十萬,佔該國勞動人口的份額高於百分之二十五。二○○三年,這些員工的薪津和退休金,已佔去政府開支的百分之四十五。
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國企一樣,法國的國企冗員甚多,卻因法例的保障而難以把他們辭退。《華爾街日報》近日便有一篇關於法國電力公司的報道,指出這聘有十一萬僱員的國企,常年約有五千名冗員無事可做。
此外,這些法國國企的效率亦不高。同樣以該公司為例,其二○○四年利潤佔收入的百分比只有二點九,遠比歐洲其他同業該指標的平均值百分之七低。
當然,法國經濟要成功完成結構改革,令市場力量得以發揮,單靠國企私有化還不足夠。可若這私有化政策能在政治壓力下持續下去,就表示法國政府下了很大決心進行市場化改革,因此有理由對法國前景感到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