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首之爭,昨天曾蔭權先生已確定自動當選,因為其他候選人都未能取得足夠提名人票,所以原則上曾先生會是未來兩年的香港特首。
早前他在政綱之中一再強調,強化管治能力是其首要任務,要達致強政勵治,政府政策只能做、不能拖,不能「有令不行,有法不依」,重新提升香港管治質素。
過往香港特區施政,被人詬病為「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政缺乏效率。日前與一些公務員朋友吃飯,他們對政府亦有很大感觸。
首先,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在董特首辭職以後,市場怨氣減少了很多,經濟亦重拾升軌,市民對政治的熱衷不再像過去那麼熱烈,反而更關心經濟及民生。
其次,據聞政府的效率確實提升了不少,特別在與政策有關的部門。據說在董特首離職之前,文件堆積如山,很多等待制訂的政策放在有關部門而未能得到解決。但早前作為署理特首的曾先生加快處理,令到情況得以改善,很多未清理的文件已經解決,而部份有關政策亦得以執行。這點是市民暫時看不見的。
遷回禮賓府好處多
香港是極度需要一位有效率的行政長官,而他應該有效率地署理有關的「行政」事宜,而不應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另外,社會亦希望新任特首應入住禮賓府(亦即以前的港督府),原因之一是能夠節省額外付出特首的房屋津貼,其次是能提升特首的形象,建立威信。而最特別之處,可能是更能提升政府效率。
在港英年代,市民要請願,多會到港督府,但因前特首不入住禮賓府,所以市民改為到政府總部請願(因為特首在那裏辦公),結果政府總部要架上圍欄去阻隔人群。如果特首搬回禮賓府,或許市民請願會分流到禮賓府,結果政府總部得以清靜,公務員能夠專心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不知這樣的猜測,是否合理?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