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執訊】曾蔭權在特首補選中,共得六百七十四位選舉委員提名,再加上三十六份選委提交的支持意向書(其中兩人同時遞交提名表),令曾蔭權合共得到七百零八人支持,達到其爭取逾七百人支持的目標,但相對前特首董建華在○二年競選連任時得到的七百一十四個提名,曾取得的成績較為遜色,其中最大原因,相信是民主派在今年選舉委員會補選中贏得四個議席,以致影響「得票」。 記者:莊曉陽、許偉賢
曾蔭權在十五個向與政府關係友好的界別,包括漁農、商界及地產及建造界等,取得全數提名,在個別界別中戰績亦極為突出,尤其在爭持激烈的社會福利界四十個選委中,總共取得高達三十九個提名,剩下的唯一一位社福界選委李迦密,也沒有提名李永達。
在六十位立法會議員中,曾蔭權共取得三十六個提名,當中包括三名泛民主派議員陳偉業、鄭經翰及劉千石。劉千石昨天特別發出聲明,解釋自己提名曾蔭權,源於自己對新特首有所期望,更呼籲無論有否提名曾蔭權的人,都應視曾為朋友夥伴。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因保持中立,因此放棄提名;另一位特首候選人詹培忠沒有行使提名權。
而在現有三位同時身兼選委的司、局級官員中,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分別向曾蔭權提交支持意向書,惟獨曾盛傳會被曾蔭權「叮」走的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卻未見提名曾蔭權。
獲教育界七票提名最少
據了解,何志平上周已提交提名表格,但考慮到其身兼政協及港府官員身份敏感,競選辦未有提交表格,但已即時要求他補交支持意向書;競選辦截至昨午,才能遞交有關表格。
至於有十名教協成員在內的教育界,則是曾蔭權得到最少支持的界別,提名曾的只有七人,相反李永達則取得十選委提名。
36「問題選委」交支持書
此外,支持意向書方面,由於有超過三十名選委已脫離原有界別,選委資格受質疑,只提支持意向書而不交提名表格,是為免令特首選舉出現「司法覆核」的風險。
雖然曾蔭權取得的提名及支持,佔近七百九十六位選委中九成支持,但其成績仍較前特首董建華在○二年競選連任時,取得的七百一十四個提名為少。而且在「質量」方面,曾蔭權在三十二名屬於中堅愛國愛港的港區人大代表中,只取得二十九個提名,除曾德成及李鵬飛未有提名外,薛鳳旋更倒戈提名李永達,有關情況與董建華得到愛國愛港全力支持截然不同。
有分析指,曾蔭權的得票稍遜於董,主要因為今年選委會補選中,民主派奪了四席,從而影響界內選民取向,是最大因素,當中明顯例子為法律界,因為有兩名民主派成員在補選勝出,結果在界內二十位選委中,只有九人提名曾蔭權,提名給李永達則達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