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借孖展認購交行須小心

理財智慧:借孖展認購交行須小心

交通銀行(3328)在本月16日便會截止認購,而直至現在為止,無論是國際部份抑或公開認購部份,都錄得超額認購,預計公開認購部份的超額倍數更高達100倍以上,所凍結資金金額有可能達千億,是05年以來最受注目的新股。
論招股反應,交行可能不及中國人壽(2628),但現時的經濟環境與去年不同,所以不能直接作比較,特別是聯繫滙率機制已優化,而這次新股上市活動,正好提供1次測試機制運作的機會。
今年有多隻重磅新股上市,早前神華能源(1088)的招股反應並沒有預期熱烈,所以對於聯繫滙率優化機制並沒有給予太大考驗,但這次交通銀行招股,反應就大得多,不少證券公司都預先向銀行要求較大資金額度,好讓其客戶可以申請孖展認購。一般證券商提供的孖展額由數億以至數十億也有,而部份證券公司的孖展已爆額,因而停止再向客戶借出孖展。
因為借出孖展資金有市場,銀行亦希望有更多資金借予證券公司,結果隔夜拆息抽至4厘以上,而港元對美元的滙率亦一度逼近7.75的下限,顯示出有大量資金湧入香港,使到港元偏強。這些資金很大機會是為認購新股而來。

成本高防得不償失
銀行體系內有大量短期資金去了作為認購新股的貸款,有些銀行甚至要借助貼現窗,付上4.5厘的利率去吸納短期資金,可想而知,新股孖展認購反應有多熱烈!最特別的現象是,孖展息率趨升,使到認購新股的成本提高。因為預計超額倍數會高,加上孖展利息不便宜,所以最好不要借大量孖展去認購交通銀行,以自己手上的資金去認購,似乎較為妥當,以免大手申請之後只派得一兩手,出現利潤不足支付孖展利息的情況。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