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我住在祖母家中,祖母常常自製點心給我吃,其中最容易炮製的,大概是茶葉蛋。讀小學的時候,我回到了父母家中,輪到媽媽煮茶葉蛋給我吃了。我媽媽是個中學教師,醉心工作,對廚藝,既缺乏熱誠,更缺乏天賦。可想而知,她煮的茶葉蛋,剝開蛋殼之後,與吃水煮蛋有殊途同歸的味道。
所以,我暗暗策劃做一件大事:把「煮婦之權」從我媽媽手中爭奪過來,一切,從茶葉蛋開始!
要讓茶葉蛋入味,敲蛋殼的時候必須細心,使裂紋均勻密集。茶葉的選擇也很重要,我本人喜歡普洱,貪其色澤濃郁。我媽媽沒甚麼耐心,拿到一罐茶,信手就倒進了鍋中,有時是雨前龍井,色輕味淡,有時甚至是十個八個茶包。亂點鴛鴦譜,對茶葉或雞蛋,都是一種冒犯。加了生抽及其他調味料的茶葉水必須浸過雞蛋,這樣,剝開蛋殼的時候,才會有機會見到淺褐色的雞蛋表面布滿深褐色的裂紋細碎地、緊密地,一環緊扣一環,如年代久遠的細瓷器,保留了歲月的傷痕,讓人陡生憐惜和敬意。
很多年過去了,我仍然熱衷煮茶葉蛋,有時間的話,會煮一大鍋,然後整個禮拜都用它作早餐。茶葉蛋是種奇詭的食物,表面看來傷痕纍纍,其實蛋白仍然是完整光滑的,像我們常常遇到的男人,明明一直是個孩子,明明一直沒有成長過,卻偏偏喜歡披上一件滄桑的外衣,迫不及待催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