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公關變了國王新衣

政治公關變了國王新衣

新君王紀
隔周刊出

很多人都知道馬基維尼(NiccoloMachiavelli)寫了一本《君王論》(ThePrince),卻很少人知道他也寫了一本《TheDiscoursesontheFirstTenBooksofTitusLivy》。前者卷成於一五一六年,後者則於一五一九年,一先一後。
要了解馬基維尼的為人,就不得不全看兩本書。單看《君王論》,你會覺得他是一個主張為了追求權力,不擇手段;為達目的,不惜一切的人。但再看《Discourses》,你就會知道,追求權力,只是亂世中的一種手段,是建立一個良好管治的先決條件,馬基維尼一生所追求的,始終是共和、憲政和法治。只有放在這個脈絡之中,《君王論》裏的一切主張、謀略,以及權術,才變得有意義。
當代其中一個最著名的「司編家」(spindoctor)莫里斯(DickMorris),在其著作《TheNewPrince》中,也指出過「司編術」(spin)的局限,而反璞歸真,主張:訊息而非金錢(messageovermoney);議題而非形象(issuesoverimage);正面而非負面(positivesovernegatives);內涵而非醜聞(substanceoverscandal);戰略而非司編(strategyoverspin)。
縱使我也寫了幾本頗受歡迎的《新君王論》,但我會由衷的說一句:如果從政者沒有一顆高尚、謙遜的心靈,司編術只會更加落入沉淪的歪道。
最近想起的一個活生生例子,就是曾蔭權。過去兩個禮拜,選舉中的曾蔭權,無錯要較那個「老頑固」董建華,懂得進入政治角色,大耍政治公關那一套,但看多兩眼,除了一些粗淺皮毛的選舉工夫以外,大家看不到一顆真誠的心靈。

面對傳媒鏡頭時,他的政治公關,可以說是「戲碼」十足,於是那篇「香港故事」的參選演說、邱吉爾和毛澤東名句、親吻太太、個人競選網頁上的家庭溫馨照片……全部不缺;但沒有了鎂光燈,少了點戒備之心,殖民地官僚傲慢和自以為是的嘴臉,卻不經意重新曝露出來,令人不禁抹一把汗。
於是,當他面對鏡頭和公眾前隻字不提,「閉門」面對小圈子時,卻說過往政府就《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的最後修訂草案,是過份寬鬆及有漏洞……
於是,他在「閉門」選委論壇,又斥責擬「一票兩用」的選委不道德,更氣燄迫人的說,自己全力以赴爭取提名,是為了「要讓對手早日脫離痛苦」。
他沒有直接面對對手如李永達,堂堂正正在選舉論壇以政綱擊倒對方,而是選擇閃閃縮縮的迂迴避戰,又或者由友好報章周刊代為出手,說些甚麼「李永達如獲一百個提名,股市勢必跌兩千點」,這些令人「笑爆嘴」的抹黑藉口;他只有在地區走馬看花式的「出巡」,而沒有在大街小巷細心聆聽;他只會與七百多名選委進行閉門座談,卻不會出席手中無票的民間團體(如社工和老人組織)的公開選舉論壇……
克林頓、小布殊、貝理雅等,競選時當然會「落區」,會「做騷」,但他們一定不會如曾蔭權般「滾水淥腳」,更重要的是,他們一定會堂堂正正的,與對手公開同台辯論政綱,不會把政治公關變得如此捨本逐末,變得如此弱智。
如果從政者沒有一顆高尚、謙遜的心靈,沒有政治信念,種種政治公關只會變成了「國王的新衣」,當事人自我沉醉其中,但世人卻慢慢看穿內裏赤裸猙獰的軀體,徒然成了大家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