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增值:努力﹖腦力﹖大人細路搭錯線

人際增值:努力﹖腦力﹖大人細路搭錯線

一日,有個三歲小孩拿起一把刀把玩。媽媽看見好慌,逼他放下,愈逼小孩愈不放手。媽媽突然人急智生,拿了一個蘋果出來,因為小孩最愛吃蘋果,一見就放下刀。有時,只要從對方角度去思考,會找出更有效的溝通方法。(互聯網)

童年,每個人都有,但人大了,就總怪小孩子不聽教不聽話。大家有否想過,可能是小孩聽不明白?小孩子的天空,即使我們走過了也不理解,更何況要還未長大的他們聽大人話?所以,有時大人跟小孩說話應先「繙譯」一下,否則,小孩子很容易迷失於大人話迷宮之中,雞同鴨講。

記者:李湘虹
攝影:周旭文、陳盛臣

Silver是臨床心理學家,但原來她對兒童心理最深刻的認識,是來自她兩個可愛的小姪女Karen跟Helen。她記得Karen4歲時,有次教她寫字時說:「你努力啲寫呀,如果唔識字會俾人笑㗎!」誰知她回贈一句:「我個『腦』好細咋,冇乜『力』喎!」她指其實小孩子的世界很簡單,有時大人的說話會犯無心之失,他們接收不到更會阻礙兩者的溝通。

掩嘴卻大叫

Silver又提醒,小孩子有時知道規矩,但情緒一緊張便有反效果。「Karen好鍾意食菠蘿包,一次一入嚟講「唔該一個『菇』!竟然緊張到將『姑媽』同『包』溝亂!又有次去睇熊貓,入館之後佢大力用手掩住嘴,好大聲講『姑媽,Shu,唔好嘈呀!』同佢哋一齊有好多笑料,更可以發現好多同細路仔溝通嘅技巧。」她認為,小朋友的認知,有時大人會難以理解,相反大人亦忽略了小朋友的世界有所不同。所以要好好溝通,並達到預期的教導效果,就要注意語言的運用。

■心理學家Silver,從兩個姪女Karen(左)和Helen(右)身上發現「小孩話」的有趣之處。

(左)偉熙(5歲):有乜唔明?我可唔可以問媽咪先?
(右)Sherlok(6歲):唔知……明唔明……(媽咪搶白:我數1,2,3佢就話頭醒尾喇!)

(右)卓軒(11歲):媽咪叫我讀多啲書就賺多啲錢,好似唔係好明。
(左)卓賢(9歲):我想學打籃球,媽咪就話我矮唔好學,唔知點解。

大人話最常犯錯誤

1.用字抽象含糊,只話唔准呢樣嗰樣,而沒有具體直接講出甚麼該做。
2.一次過發出太多指令,如放鞭炮一樣,孩子未收到一個第二個又來。
3.慣於電話中溝通,感覺很疏離。

大人話Vs細路話

下面的幾個字,大人在教導小朋友的時候經常會用,但原來好唔妥,不但小朋友未必理解,而且也不是好的教導用語,點講最好?睇睇!

大個仔

大人想講:你乖乖哋讀書,大個仔可以讀大學,搵份好工,賺多啲錢。
有唔妥:孩童的認知能力不及大人,小學前階段未能理解「現在」與「將來」的關係,故須把說話集中在閱讀的樂趣和得益上。
小孩啱聽:你乖乖哋讀書,學到書入面嘅知識可以幫你明白呢個世界好多嘢。

原諒

大人想講:頭先你又亂發脾氣,我「原諒」埋你今次!
有唔妥:與小孩相處要保持「平等」心態,無論哪一方都不應恃大。家長應集中處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控制情緒的方法。因為即使家長「原諒」孩子不再罵他,他仍可能不知哪兒出錯。
小孩啱聽:頭先唔畀你打機係要你先做好功課,發脾氣就更加乜都做唔到。

媽咪,點解你一出聲就變咗隻狼?

大人想講:明仔都唔「叻」,你唔好同佢玩咁多,同樂樂、文仔會學多啲嘢!
有唔妥:孩子相處基於開心,不是比較誰最叻,更不應灌輸「排擠」的觀念。所以毋須刻意選擇朋友,最重要令他學會合群和分享。
小孩啱聽:同明仔玩唔好自己一個人霸住件玩具,有時叫埋其他同學一齊玩,多啲人開心啲!

嘥錢

大人想講:又係你話要學琴,重唔快啲練,唔好嘥錢呀!
有唔妥:孩子不易掌握金錢觀念,大人切忌把學習興趣直接與金錢掛鈎,否則孩子可能懷疑他們在父母心目中跟金錢哪個更重要。所以培養興趣應集中在學習的益處上。
小孩啱聽:學琴要多啲用心練,練得愈多就會愈容易,咁乜嘢音樂都難唔到你。

我要做個醒目父母,唔要變「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