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界為何轉軚?

社福界為何轉軚?

社會福利界一向予人激進的印象,上街遊行最多,不肯輕易與政府妥協。因此,當補選特首的機制剛起動時,曾有消息流傳,說社福界的選委將一致提名李永達。但事情卻峯迴路轉,結果社福界在搞了一個選民意向調查之後,借民意轉軚,由一致提名李永達變成一致提名曾蔭權,這樣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普通人都大吃一驚。

施永青
中原集團主席
編按:因個人業務關係,施永青專欄從下周起停刊。

社福界的代表說,選民意向調查顯示:近六成選民贊成提名曾蔭權,贊成提名李永達的則不足兩成。這樣的結果其實不難預期,若把問題改為:應否提名李永達,使特首選舉多點競爭,好讓市民更深入地了解未來特首的政綱?那麼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
《基本法》沒有規定,選委在提名或投票前先要做民意調查,社福界的選委相信亦不會承諾,以後做甚麼都集體行動,並以選民的意願為依歸。因此,我相信今次的選民意向調查是有人有計劃、有預謀,為推卸轉軚責任而特別設計的。
民主選舉的基礎是個人負責,而非集體行動。每個投票的人都應按照自己的價值觀,作出忠於自己的判斷,而非聽從其他人的意願。因此社福界今次的做法,美其名為遵照選民意願,實質上扭曲了民主的真諦,為香港的民主發展起了一個不正確的榜樣。
一個勇於向自己負責的人,應忠於自己的信仰,敢於表露及貫徹自己的理念,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節。選民不喜歡我的立場、取態,下次可以不選我,但我不會輕易順從那些自己也不認同的理念。民主只要求給選民有個選擇,並沒有要求政治人物在一切事情上,都順從選民的取向。

社福界的選委,大部份自認為民主派,可惜你們連民主的真諦也未弄清楚,難怪社福界只懂得向政府問責,不知道民主的基礎是向個人問責,你們連當好選委的責任也不敢負,要靠民意來卸責,實在可悲。
更令我失望的,是李永達竟尊重你們的取態,不敢以民主的原則來要求你們,這表明他自己對民主也不甚了了。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只為人民爭取選舉權,卻不鼓勵人民在選舉時要向個人負責,而只四處查探其他人會怎樣選,這樣的選舉還剩下甚麼價值?
香港的民主派歷來只爭取形式上的民主,甚少宣揚個人主義。但沒有個人主義作基礎,民主的積極意義將無從發揮。香港社福界向來都是民主派的中堅分子,你們今次的表現確令人擔心,民主派將來爭得民主後,也未必懂得好好利用。特首選舉的機制,本身的確不夠民主,但社福界既然參加了這個遊戲,就不應連機制內這少許的民主內容也不去運用。
因此,我呼籲社福界的選委,在今次特首候選人提名活動中,放棄集體行動,改行個人負責制,由個別選委按照自己的信念,自行判斷。這絕非背棄協議,而是每一個投票人應有的道德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