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開埠初期的街頭流動熟食小販是大牌檔的雛形,戰後港府破例向受傷、殉職公務員的家屬發給一種「大牌照」,允許他們在街邊經營食肆,食物價廉物美,廣受歡迎。至一九五六年政府停發有關牌照,並立例禁止牌照轉讓及繼承。
用語小心免開罪人
六五年當局開始將大牌檔遷移集中一起,上環大笪地便是其中例子。七十年代,政府更將大牌檔遷移到街市熟食中心或屋邨「冬菇亭」,八三年開始逐步淘汰大牌檔,呼籲持牌人交回牌照,並發補償。
過往大牌檔有不少「三教九流」食客,夥計怕開罪他們,都小心用語,衍生不少行內術語,如白飯改叫「靚仔」;乾炒牛河叫「制水」;白粥叫「妹」;淨河粉叫「青山」,可謂大牌檔一大特色。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