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對沖基金隱憂勿輕視

陸叔理財:對沖基金隱憂勿輕視

如果投資者不善忘,應該記得上周研究格林斯潘的講話時,我曾指他所談及對沖基金問題頗值得投資者注意,不過限於篇幅,當日只討論利息問題,沒有探討對沖基金問題。或許今日可以研究一下,對沖基金是否真的面對十分巨大的風險?
也許大家應先了解何謂「對沖基金」。其實市場對於對沖基金的定義,至今仍然不太明確,但大家普遍認同社會學家韋斯祿(AlfredWinslow)在1949年創立的基金,是全球首隻對沖基金,而自該基金成立後,對沖基金亦逐漸普及。所以想了解對沖基金的運作,最佳的方法便是了解韋斯祿的對沖基金特性。
在韋斯祿的對沖基金面世前,金融市場最盛行的基金是互惠基金,而這些基金亦只限於持有股票,亦即是只可以造好倉。但韋斯祿的基金卻一反傳統,在投資行業的好倉時,亦同時投資同一行業的淡倉,藉以對沖大市波動的風險。當時該隻基金的回報主要取決於基金經理的技巧,並非大市的方向,目標是賺取絕對的回報,而非市場整體表現的相對回報。

槓桿投資增加風險

當然,這個投資方式是有其存在的價值,因為只要基金經理能為股價的歷史和數據進行分析,重複地透過有關程式去進行投資,成功賺取絕對回報,並非不可能的事情。不過,由於這種投資方式可賺取的回報十分少,故此不少基金經理都會以槓桿方式進行投資,因而令風險增加,亦成為市場一個潛在的炸彈。
不過,格林斯潘所憂慮的,其實不是這種對沖基金,因為這類對沖基金的規模十分小。市場粗略估計,該類對沖基金的數目應不超過8000隻,資產總值亦不超過8000億美元,即每隻對沖基金的資產約只有1億美元,對於市場的影響並未如市場想像般大。市場關注的對沖基金應該是「宏觀性對沖基金」,相信亦是格林斯潘希望市場注意的那種。
宏觀性對沖基金主要着重於基金經理對於全球宏觀經濟看法,並透過在債券、股票和貨幣市場買賣期貨和遠期合約去進行套戥活動。
就以早前為例,部份對沖基金可能會借入美元,然後買入亞洲區的股票,這樣做有兩大好處:一、早前美元處於弱勢,所以借入美元的風險其實十分低;二、去年亞太區的股市仍處於低位,加上經濟增長強勁,所以借入美元買亞洲區股票,是不少宏觀性對沖基金慣用的手法。

美元轉強形勢逆轉
問題是,近日整個市場都在改變中──美元走勢轉強,亞洲部份國家的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令這種投資手法的風險愈來愈大。
此外,最主要的問題是,美國已作出多次加息行動,如果未來聯儲局持續將美息上調,代表對沖基金的借貸成本愈來愈高,如果不及時購回美元,又或者銀行不好好正視這問題,相信不少對沖基金均會蒙受巨大損失,到時可能會引發一個頗為嚴重的骨牌效應。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