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薪酬無關學生成績

教師薪酬無關學生成績

梁嘉銳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訪問學人

有一次,跟加州栢克萊大學的一位教授討論問題。他說:「如果紅酒價格突然上升一倍,高素質紅酒的供應會增加多少呢?可能近乎零!因為紅酒的供應不可能短期內調節──除非有人犧牲一些『私人珍藏』。那麼,如果棒球員的薪水突然上升一倍呢?高素質球員的數目可能完全不變!因為好的球員不可能一天培養出來。即使有其他運動員轉職打棒球,他們的素質在短期內也不會提高。」這些道理顯而易見,相信不用多加解釋了。
但如果所有公立/資助/津貼學校的老師薪水突然增加一倍呢?長遠而言,應該可吸引素質更好的人投身教育界,但短期而言,其實不會立即增加好老師的數目。
高薪水或者可以挽留一些好老師,令他們延遲退休或暫不轉職其他行業,但高薪水也可能同時「挽留」了一些低素質的教師,令他們更戀棧教席,不願離開,令更多學生蒙受損失。
事實上,這亦顯示出棒球員(或其他行業)與教師的分別:棒球員若打球打得不好,可能從此被解僱,或永遠與職業賽告別。但老師教書教得不好呢?可能甚麼事都不會發生。
假如好老師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較大的話(譬如,他們性格上比較進取,更善於向人解釋溝通,對人較有耐性等),一旦老師薪酬大幅提升,一個壞老師失去工作的「代價」(OpportunityCost),將比一個好老師高,因為在市場上,好老師的薪水較高。於是,壞老師作「壞事」,包括巴結、行賄等行為的機會,將較大──至小,壞老師比好老師更有動機這樣做。

由此想來,我們會預期,老師薪酬的提高,對學生成績影響不大。而這也正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教育學者漢尼斯教授及其他學者的發現。
從以上的推論可以看到,導致老師行為可能與其他行業不同的原因是:老師的(近乎)終身聘任制,以及老師間的劃一薪酬(這點可能與老師的工會有關)。如果老師間的薪酬不統一,效果會好一些嗎?
關於這方面,芝加哥大學的尼奧教授(D.Neal)曾經撰寫文章,研究有關文獻。他發現,在美國公立學校中,有較佳學術紀錄的老師,流失量比較大。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美國私立學校所付的薪酬並非劃一,而校長亦對調節老師的待遇及升遷等,擁有較多權力。
這便回到最初的問題:假如老師薪酬增加,吸引有較高能力的人當老師的話,這些人是否就會被聘請呢?若被聘了,他們又是否會留下來,還是會離職?究竟學校行政當局,是怎樣決定聘請老師的呢?這牽涉到所謂「問責制」的文獻。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