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2月16日,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曾在國會表示,即使已多次加息,但長息仍然持續滑落,指這是個難以理解的謎團,當時他「暗示」此「不正常」現象應會改變,結果美國長債孳息快速反彈。相隔不到4個月,短息與長息繼續背馳,而近日長息更下跌至3.89厘的低水平,格老再度開腔,指這個謎團仍未解開,但已沒有了上次的「暗示」,美元亦應聲下挫。
其實高低息有循環,不同的周期亦有好處與壞處,故周期性變化不足為懼,反而現時無法知悉長短息背馳的原因,就令人感到憂慮,不明朗的情況令人難以有效應付突然飆升的利率,雖然格老表示,現時的「不正常」現象不會在短時間內有所改變,亦即長債孳息應不會突然大幅抽高,但對於一個大家都視作謎團的事情,又有誰能作有效的保證呢?
經濟學專家未能拆解
這個未能被經濟學家解釋的謎團,背後的玄機是甚麼,全球專家都作了很多不同的推測,但真能證之有憑者仍未得見,各種推測皆有其推理的原因,惟大都有不足之處,或被一些事實所否定。
在各樣的假設中,筆者認為經濟學家史蒂芬京(StephanKing)早前發表的研究報告,內裏提及的幾點均可能較接近實況,這篇文章的摘要在前一期的《經濟學人》刊登,而譯稿則見於6月7日的《蘋果日報》。
史蒂芬京指出,環球一體化、人口結構、企業決策及中央銀行家的角色均可能是孳息扭曲的原因,雖然其中一些可能因素已遭格老在演說中否定,但「環球一體化」仍極有可能是「罪魁禍首」。
全球一體化最大嫌疑
環球一體化令資金和勞工有較大流動性,低成本的中國及印度經濟體系自世界貿易中崛起,通脹得到遏抑而各國的「資金及勞動力一體化」,長債孳息下跌其實並非不正常。此外,在美國上次減息周期之中,由於全球利率同處低水平,投資者爭相追逐較高回報,令大量資金湧向對沖基金,市場又出現一些變化,格老在上周的演講亦有提及這一現象。
只要朝着環球一體化這方面研究「孳息扭曲」的問題,相信可找得答案,並可找出改變這現象的方法。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