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論股:點石成金話《星戰》

談錢論股:點石成金話《星戰》

《大長今》的熱潮剛過,娛樂圈又掀起「沙窩」(本港青少年對《StarWars》的錯誤發音)的熱潮。不過,同《大長今》的大小通吃不同,「沙窩」的不同年齡觀眾存在嚴重的代溝問題,不信?且聽一些青少年對《星球大戰前傳Ⅲ之黑帝君臨》的評價:不明白為甚麼弄兩支「光管」揮來揮去就叫做好看;演員都沒有演技可言;特技很平凡……相信這批觀眾都太年輕了,不會明白近30年前「第一代」《星球大戰》三部曲當年對「老鬼」們在想像力方面的震撼。
電影業雖是製造夢幻的地方,但最實在的是,大導演佐治魯卡斯「光管」一揮,就創下56億美元的票房紀錄,《星戰》系列也成了有史以來全球最賣座的映畫戲。這還未計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影院音響系統、影帶、影碟、玩具和電子遊戲等的收益,魯卡斯由獨立製片人起家,一條好「橋」便賺個盤滿缽滿,真是羨慕死其他人。

睇戲如看廣告片
儘管已沒有多少新意,《星戰Ⅲ》依然大收旺場,在美國上畫首日票房就達5千萬美元,到第9日全美票房更累積到近2.2億美元,這還未計世界各地的收益!可見魯卡斯確能捉中影迷的心理,有評論謂他其實是要大家掏腰包入場看星戰產品的廣告片,散場再去「幫襯」他買有關的產品,其點石成金的能力不容置疑,更成為一眾從商、理財和研究經濟者爭相學習的對象。
在適當的環境下,為個人及其小團體創造財富其實不難。但在沒有條件下創造條件,讓千千萬萬人富起來的「總設計師」才是真正英雄。是的,筆者要說的正是帶領中國「摸着石頭過河」的鄧小平,在他「發展(經濟)才是硬道理」的原則下,據《新聞周刊》(Newsweek)最近的封面故事估計,25年來中國國民收入增長了7倍,並會在2015年追上日本、2039年追上美國的水平!可見「超英趕美」已不再是夢想。但張五常教授則仍認為,美國人大大低估了中國的發展,以購買力計,今天中國的國民總收入應已超過日本;如在取消國企壟斷和開放金融業方面順順利利,5年就可以追上美國!當然人均收入要達到世界水平仍是另一回事。1/4個世紀以來,中國的成功發展,正是研究經濟的大好題材,至於如何從中找尋到個人致富和企業發展的途徑,那就要考大家的智慧了。
姚謙
時富泛德財策研究部
作者姚謙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