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與弟 - 陳之藩(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榮譽教授)

兄與弟 - 陳之藩(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榮譽教授)

因為毛澤東逝世前想要看的書是洪邁的《容齋隨筆》,台灣把《容》書翻成白話重印,供上市來,也算「繼往聖之絕學」,世人因而購得。看看這些白話版。原書是一段一段的古今故事,白話的《容齋隨筆》,有許多譯者,分譯各段,每段一人,所以白話版《容》書看來不大統一,使人想到圖書館中去借原書。借不到,只好讀白話版了。還是繁體字,倒不至於因找不到原書而太失望。但白話版中,有把所引之古詩也譯成白話者,真是費力不討好。還好,仍有很多的詩均原封未動,那些古詩也就得以保存。
大家都愛蘇軾的詩,結果誰也沒有注意蘇轍的詩。原來蘇軾不但非常愛他弟弟,還更愛他弟弟所作的一首詩。蘇軾不但每有變動,多興感慨,也就作詩與弟,相送或相和;容齋說,兄常抄弟的《南窗》詩,抄多少遍,大概是以弟所作的詩與兄所抄的字送人罷!蘇軾的字抄蘇轍的《南窗》詩不論是誰,尤其是蘇軾自己,必以為是「二難併」了。

《容齋隨筆》引了蘇轍那首《南窗》詩,幸未遭白話版譯為白話,讀來,大喜過望。
京城三日雪,雪盡泥方深。
閉門謝還往,不聞車馬音。
西齋書帙亂,南窗朝日昇。
履轉守床榻,欲起復不能。
開戶失瓊玉,滿堦松竹陰。
故人遠方來,疑我何苦心。
疏拙自當爾,有酒聊共斟。
意思簡單到:雪夜睡懶覺,早晨起不來,起來後又再躺下睡。哥哥蘇軾,喜歡弟弟十四歲所作的這首懶詩。我們讀來,似乎比陶淵明罵兒子的詩還直接,還真切,這大概是蘇軾非常喜歡這首詩的原因了。
蘇軾、蘇轍都長大了以後,有一次,他們兄弟二人相別於鄭州西門之外,東坡馬上賦詩一首以記之。這最後的絕句是這樣的: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兄弟之情,令人羨慕。千載之下,其音容猶似在眼前。
我因而想起古今的許多兄與弟的故事來。例如唐代的白居易與白行簡,晚的,如魯迅與周作人。周氏兄弟本來是很好的,他們在日本留學時,甚至合寫一篇文章,共著一本書等。後來兩人分道,連話都不講了。因兄弟之不相容,我看到二人的文章時,總不免打個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