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大行出報告,預期本港樓市有可能下跌25%,報告一出,自然觸動某些利益相關人士之神經,大舉撻伐。
筆者不期然想起當年曾蔭權先生亦因為主觀願望而指摘大行分析員為「二流分析員」的事件。市場始終會存在着不同的觀點,關鍵在於各自的理據是否實在成理。主觀願望往往會造成偏見,掌握傳媒影響力者亦宜有基本的道德責任。
發展商及地產代理因利益關係而單邊看好是絕對正常,亦可理解,小市民亦應自行考慮此點而作出判斷是否相信。
香港的經濟自沙士後復甦至今,除了自由行因素帶動旅遊及零售業興盛之外,主要的增長動力還是重回炒賣資產的模式,這是極其不健康。
經濟不能靠炒賣
在97金融風暴受了教訓之後,大家仍未能覺悟,就算早前金管局任志剛局長發現危機而推出「任三招」,挾銀行加息以紓緩樓市炒風,也被人扣上干預市場之帽子,難道地產商會強迫政府出招救樓市,停售居屋,禁售兩鐵上蓋物業,扭曲市場,要全港市民付出昂貴的社會成本,這一切一切不算是干預市場嗎?
自由經濟學派之理論是,人為的扭曲只能影響一時,最終也要重拾正軌。
當年政府入市,收乾市場之藍籌股街貨,令對沖基金可乘機將恒指挾上18000點水平,在經濟較97年還差之時,恒指仍可創歷史新高。最終結果是小市民再度高位接貨,當年認購盈富基金(2800)者亦大部份受綁。
美加息步伐未改
利率走勢將是短期港股之焦點,筆者早前估計美國聯邦基金利率起碼加至3.5厘,相信達標之機會頗大。但上周格老之言論似乎反映加息之步伐仍未改,短期似乎仍未有停止之勢,此因素實不容忽視。
若格老加息純粹是因為經濟太強勁的話,這還不用擔心,因股市升跌建基於經濟增長,加息代表經濟好,股市不怕加息。但事實卻不是這樣,過去多次加息之時,經濟數據大多不配合的,雖然不知其背後是甚麼葫蘆,但引起之憂慮不容少覷。
最後,筆者不少學生提出,有些看好大市之評論認為,美國加息周期近尾聲,故此極度看好後市,若真的以此為理據,只反映此等好友仍是閉門造車。
2000年不斷加息,美股屢創新高;2001年美國不斷減息,美股每下愈況;2004年美息見底,美股不斷上升。當中原因是息口走勢反映經濟預期,若格老放棄再加息,是反映他老人家認為利息水平已升至經濟不能負荷的水平,並有放緩的情況。若經濟放緩的話,又如何能望股市大升呢?
迪士尼將於9月開幕,何時開始大家一直期待的炒迪士尼概念呢?相信會待7月尾至8月才有機會。但要留意,跟風炒一轉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懂不懂得落車而已。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