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曾蔭權終於宣布競逐香港行政長官職位。這競逐是循中共方式的,所以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本來有意參選,但「感到中央支持曾蔭權」,連忙拱手而退;八百名選舉委員不少本來視曾蔭權為港英餘孽,但也「感到中央支持他」,紛紛改口勸進。這場選舉的惟一意義,就是教世人看清楚中共選的真諦。
曾蔭權的競選活動,不必多談。值得一談的,是他為甚麼當選。他自己說:「我無所畏懼,因為我了無私心:為市民服務,不計較個人得失。」曾蔭權式了無私心,正是胡錦濤選舉他的原因。
這裏且說曾蔭權一個故事:一九九六年,曾蔭權為求長子英國學成回港之後,不必考專業試即可註冊行醫,特別以財政司信箋,致函香港醫務委員會,要求修改成例。他真的無所畏懼。
曾蔭權的無所畏懼還見於最近一個故事:他以署理行政長官身份,致函公務員晉升委員會,為舊隸朱曼鈴說項。委員會一看就知道該怎麼辦。
宋仁宗年間,宰相陳執中有女婿向他求官,陳執中拒絕說:「官職是國家的,非卧房籠篋中物,婿安得有之?」仁宗拜他為相,原因就是:「執中不欺朕。」(《青箱雜記》卷二)這個「不欺朕」,等於不欺天下。
唐太宗也曾經有舊隸龐相壽向他求官,魏徵力諫反對。太宗欣然納諫,對龐相壽說:「四海之主,不得獨私故人。大臣所執如是,朕何敢違。」(《資治通鑑》卷一九三)那時候,君臣為政,都謹慎戒懼,不敢亂成規私親友。而即使如此,他們都不會誇言自己了無私心。
曾蔭權是廣東佛山人,但去年卻去山東「祭祖」,認曾參做祖宗。他無疑知道曾參是孔子門生,但一定不知道孔子名言「非其鬼而祭之,諂也」。曾參的事迹,他更加不會知道。
曾參有一天身穿敝衣耕田,有朝廷使者走來,說國君封他為一邑之主。曾參不受。不久,那使者又奉命前來,重提舊事。曾參依然不受。使者問原因,曾參說不想仰國君鼻息:「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君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孔子聽到了,稱讚說:「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說苑.立節》)
今天,曾蔭權受中共封邑,於是提到六四屠城,就說「要客觀評論,必須看六四以來中國驕人的經濟成就」;談及為香港爭取民主選舉,即顧左右而言他;遇上程翔事件,更實行袖手旁觀。另一方面,中共要控制香港電台,他立刻屨及劍及;中共要箝制言論,他就強調董建華時代未能通過的二十三條法案太過軟弱。
曾蔭權認曾子做祖宗,絕對不會臉紅。臉很紅的應該是宗聖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