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製粽蝦米6成漂劑超標

台製粽蝦米6成漂劑超標

今日是端午節,但台灣應節食品問題愈揭愈多,繼發現有病死豬肉製成的糭後,做糭的重要材料蝦米,又有六成半樣本被驗出二氧化琉超標。專家警告,人體若攝入二氧化琉過多,可能會引發氣喘或呼吸困難、嘔吐、腹瀉等症狀,並呼籲消費者選購蝦米時,可憑味道判斷蝦米的品質。

蝦米顏色並非特別鮮豔

台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昨日公布,在二十種從台北巿面購得的蝦米樣本中,十三種的二氧化琉殘留量超過法例所訂每公斤零點一克的標準。二氧化琉常見殘留於脫水蔬菜、金針、蜜餞等食品中,製造商在加工食品時,為了起漂白、防止褐變和抑制微生物增長,常會加入亞琉酸鹽,分解出化合物二氧化琉。
消基會表示,從外表上判斷,二氧化琉超標蝦米的顏色並非特別鮮豔,而且價錢貴、有包裝的蝦米不一定代表有質量保證。

銷毀2.5萬問題肉糭

專家建議消費者在選購蝦米時,可先嗅一下蝦米的味道,如發現帶有阿摩尼亞味即表示不新鮮。
另外,日前被發現使用了病死豬肉的屏東市百年老字號「上好肉糭」,為了挽救商譽,昨會同台灣衞生局人員,銷毀了庫存和門巿的二萬五千隻肉糭。當局證實已有三千隻肉糭流出市面,但目前市民只退回三隻。
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