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東區海底隧道上月起加價六成後掀起一片加價風,由大財團擁有的大欖隧道及大老山隧道宣布分別由本月中及八月起排隊加價,加幅由百分之六至三成不等,其中大老山隧道更表明日後須再加價六次,若以每次加價兩元計算,私家車最終或要加至每程二十四元,議員批評環境運輸及工務局長廖秀冬對加價大開綠燈,她一直倡議的「可加可減機制等如廢嘅!」 記者:麥志榮
連接元朗至市區的大欖隧道將於本月十九日加價,其中私家車每程加三元,至二十五元,中型及重型貨車收費維持不變。連接沙田至市區的大老山隧道則由八月一日起加價,其中私家車每程加兩元,新收費為十二元。
廖秀冬:加幅合理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昨提交立法會文件透露,大老山隧道的加價申請中,已提出在餘下十三年專營期內,須再加價六次,以達百分之七點六二的內部回報率。若按該公司每次私家車均加兩元推算,估計私家車每程最終收費二十四元。當局曾在二月就加價諮詢了交諮會,該會認為百分之七點六二屬「合理而非過多的回報。」
文件又稱,大老山隧道由○○至○一年度起已有盈利,到○三至○四年度的盈利更達九千七百多萬元。至於大欖隧道於○○年已有五千五百萬元盈利,但由於低於合約規定的一億五千萬元水平,按自動加價機制有權將原定於二○一七年的加價提早十二年實施。
大老山隧道發言人稱,隧道累積虧損仍超過四億元,最初的目的回報率是百分之十三點零二,今次加價後回報率只達百分之四點九。
經營大欖隧道的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有限公司發言人亦稱,累積虧損仍達四億元,未償還的銀行貸款共三十七億元,加息造成龐大財政壓力。
署理特首唐英年昨稱,兩隧加幅遠低於東隧加幅,拒絕他們加價會對投資者帶來負面訊息,投資者要有利可圖才投資。環運局長廖秀冬說,批准兩隧加價是依足程序,過去幾年通縮期隧道公司都與政府合作暫不加價,今時今日他們有理由調整,加幅亦合理,所以政府毋須就加價提出仲裁。
劉江華:帶動加風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劉江華強烈不滿政府未諮詢立法會便倉卒批准兩隧加價,委員會下周三會召開緊急會議,要求政府及隧道公司交代加價理據,他又批評政府白白放棄了與隧道公司進行仲裁,阻止隧道加價的機會,帶動加風,「乜嘢可加可減機制等如廢嘅!」鄭家富議員亦批評廖秀冬對隧道加價已「投晒降」,她應盡快就合併公私營隧道及劃一收費與財團談判。
九巴表示,共有五十條巴士線行經大老山及大欖隧道,兩條隧道加價將令每年的經營成本增加三千萬元,但暫時無意加價。新巴及城巴表示,仍在計算隧道加價對公司成本的影響,暫時無意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