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未來戰士續集》中可以隨時變形的機械人,將來或許會在現實世界中出現。美國科學家正研究一種利用納米技術製造的微細球形機械人,若成功的話,微細球形機械人間互相連繫組合,就可隨時隨地變成不同形態,由香蕉以至變成某人都可以,而且還可以活動。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科學家計劃利用納米技術製造的微細球形機械人,叫「黏土分子」(catoms)機械人,表面有電磁,能像黏土一樣黏着組合,並隨意變成不同形態。「黏土分子」機械人表面上亦有發光二極管(LED),令機械人可更改表面顏色;機械人的感光部件,令它們可透過偵測光源來得悉外界的情況。
微球形機械人靠電磁黏合
每部機械人上都會內置高效能微型電腦,令機械人組合時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位置,按着自己的功能迅速組合,如機械人知道自己是手指的一部份,當要幻化人形時,大批負責手指的機械人就會合組成手指。
「黏土分子」機械人的組合,可依用者需要隨意變換形態,例如可由人變成手提電話,或變成槌子,再由槌子變成跑步鞋。負責這個研究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科學家莫里說:「你只要帶着一大堆這種微型機械人,就可以變出各種不同的物件,像瑞士軍刀一樣,一把軍刀就有多種功能。」
可「遙距複製」立體形態
科學家認為,「黏土分子」機械人還可進行「遙距傳送」,即根據某人或物體「複製」出立體形態,透過互聯網將立體形態「傳真」到世界任何角落。
現時莫里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另一名科學家戈爾茨坦,已製造出兩個直徑四厘米、上有二十四塊電磁的「黏土分子」機械人,成功令它們連接一起。他們希望在數個月內,可以令其中一個機械人繞着另一個機械人走。
戈爾茨坦已解決了機械人的電力問題,由於機械人體積細小,所以不會內置電池,所需能量將由外在儀器提供。兩人下一步是計劃製造更多「黏土分子」機械人,測試能否變換平面形態,若成功的話,將會製造一百個像乒乓波般大的「黏土分子」機械人,看看它們組合一起後可否變換成立體形態。
變未來戰士需數十億分子
不過,若要真的做出像電影《未來戰士續集》中可變換形態的機械人,將需要數以十億個「黏土分子」機械人,而且機械人更要比現時的細小很多,達納米級水平。
戈爾茨坦承認以現今技術,要製造直徑一毫米的「黏土分子」機械人是十分困難,但他對這個研究充滿信心,認為是可行的。事實上,看好這項研究的不只是戈爾茨坦,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和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也為這項研究提供資金。
美國《匹茲堡新聞郵報》/英國《蘇格蘭人報》/《新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