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銀行間分享客戶個人信貸資料而制訂的《個人信貸資料實務守則》生效兩年,私隱專員公署合共接獲52宗投訴,主要內容包括資料不準確、查閱信貸報告收費過高等。公署針對較嚴重的違規,發出3次執行通知。
【本報訊】署理個人資料私隱專員林永康表示,會與金管局洽商,將銀行向私隱專員提交的循規審核報告,列入認可機構定期向金管局滙報的範圍內,以加強監管。
信用卡利率下跌1厘
林永康指出,信貸資料庫運作至今,提高市民對個人信貸紀錄的認知,在某程度上也改善過度借貸以致破產問題。再者,根據金管局5月向公署提供的資料,在過去6季,銀行信用卡實際利率更平均下降1厘。而且,由於守則已限定查閱資料庫的條件,故相信各方擔心的「追數潮」不會出現。不過,他仍呼籲市民定期查閱個人的信貸報告,以確保資料準確,並形容信貸資料好比「身份證」重要。
資料庫運作兩年,私隱專員共接獲逾1300宗查詢,主要關注索取信貸報告的途徑及其他運作資料等。其間,接到投訴52宗,涉及12家認可機構、6家其他財務機構及信貸資料庫機構,當中約一半與信貸提供者呈交資料不準確有關。
未符合條件查閱資料
公署向3宗違規個案發出執行通知,一宗因銀行在未符合查閱報告的條件下查閱資料,另兩宗因為信用卡公司及銀行未有按要求保持資料準確,但整體情況不嚴重。
他又說,接到業界反映一些實務性的意見,會考慮是否需要修改守則,將與業界磋商細節,詳情料9月公布。修改內容,會涉及銀行已撇帳的貸款的處理,至於市場關注會否加入客戶按揭資料的建議,則不在這次研究範圍內。
該署首席審核主任李恩平在記者會後透露,有關撇帳資料的更改,主要涉及一些因拖欠不足60天而未在資料庫有紀錄,卻在基於破產或其他原因使銀行作出撇帳安排的款項。銀行希望在上述情況下,該等沒有如期還款紀錄都會包括在資料庫內。
和廣北:覆蓋面愈廣愈好
銀行公會主席和廣北表示,銀行公會並無正式討論,將客戶按揭資料加入正面信貸資料庫的計劃,也未有計劃進行討論。他稱,資料庫覆蓋面愈廣,對銀行做貸款審批愈好,而資料庫現時仍處於運作初期,估計隨着運作純熟,投訴比率會有所減少。
恒生銀行(011)副董事長柯清輝表示,作為銀行家,歡迎將按揭正面資料納入資料庫之內,但由於資料庫僅處於運作初期,故應一段時間後才增加資料涵蓋範圍,不可太急進,長遠而言應包括所有借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