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星期打算與讀者談談股票期權與備兌證。近期市場上對滙控(005)本月底到期的1隻備兌認股證4441議論紛紛。由於從五月中至今,滙控股價都是橫行,並沒有跟隨大市上落,市場猜測滙控的牛皮走勢可能是受到備兌認股證到期所影響。是人為因素抑或其他原因?暫時不宜作評論。
備兌證其實也是期權的1種,在香港上市的備兌證種類不少,有美式、歐式、封頂、封底,亦可分為個別股票、一籃子股票、指數、外幣等。因此,若要了解不同備兌證的特性,最好先要認識期權的理論。
以下讓我們先分析一下股票期權與備兌證之分別:
備兌證不可沽空
股票期權是由香港交易所推出,並由結算所保證,長倉或短倉都可以。由於莊家會提供開價服務,成交有所保證,行使價亦有多個選擇,等價期權系列之上及之下,至少有兩個系列可供選擇,並會隨市價升跌而增加,共有5個到期月份可供選擇,包括即月、隨後的兩個曆月及季月。
相對而言,一般備兌證則由發行商發行,在香港交易所證券市場進行買賣,惟只限於長倉,若沒有對手時並不保證可以成交,每一項備兌證由發行商決定一個行使價及一個到期時限。
建議可以買入滙控7月份125元行使價的認購期權,支付1.46元期權金,同時沽出6月份相同行使價的認購期權,收取0.78元期權金。這個交易的投資成本是(1.46元-0.78元)×400股=272元,也就是最大風險。如果6月份認購期權到期時,滙控股價受到備兌認股證到期影響,股價仍在125元以下,沽出6月份認購期權收取的0.78元期權金便袋袋平安,而7月份到期的認購期權的期權金在扣除6月份認購期權利潤後,成本降至0.68元,到時如備兌證因素已消除,股價便有機會突破悶局,並帶來理想回報。
文錦輝
亨泰期貨有限公司經理
作者文錦輝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