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 - 陶傑

封神榜 - 陶傑

追看星球大戰第三集?可是,還可曾記得許久之前,中國的兒童迷上過一部名叫封神榜的小說?
有一大堆人物:周文王、姜子牙、托塔天王李靖、哪吒三太子、二郎神楊戩,還有紂王和妲己。
以封神榜為核心,還有一大堆塵封了的故事:楊家將演義、薛剛反唐、濟公三戲華雲龍、五鼠鬧東京。還熟悉這些人物嗎?當然還包括說岳全傳的許多人:岳飛和他的兄弟牛皋和張俊,比武的槍挑小梁王。這一個中國文化的系統,由流落民間的口述故事開始,似一陣春風,在三國演義、水滸傳和金庸武俠小說之前,許早許早就成為中國兒童幻想世界中的良友。不是甚麼蝙蝠俠、PowerRanger、超人特工隊,《封神榜》就是中國兒童自己的《星球大戰》,有自己的一個小小的宇宙,以及其中的許多冤案、糾紛和戰爭。

不必在香港,即使北上大陸,問一問中國的兒童,五歲到十二歲,有幾多個還唸得出這幾百個人物和他們的故事。口述的情節,從庭院的水井旁、從多草蚊多蟬鳴的秋夜開始,在兵荒馬亂之中一代代承傳,在乳娘和長工的記憶裏,到順德媽姐與花王,他們斷斷續續地講了這些故事,雜亂無章,在一個中國兒童記性最清晰、家世尚在中落的時候,一代代傳下那麼殘缺而沙啞的故事。最後落在灣仔一條小巷的街頭理髮店那隻裝盛着許多黃黃的連環圖的木匣子裏。從周文王到濟公和尚,而不是甚麼星球大戰的黑武士,你的孩子知道嗎?或者那許多還在染髮的家長有沒有聽過?
當中國的大家庭逐漸解體,年老忠誠的家傭都故去,連後巷的理髮店都已結業,走進有冷氣的髮廊坐下,只看見鏡子前面一叠過期的八卦周刊,當你擁抱着這樣的一個「文化環境」,認為這一切都沒有問題,那麼不要奢談甚麼振興中華文化,不可能的,因為這一代的中國人,一早就全盤拒絕(Completelyrejected)了他們自己的文化。
因為文化的根源在神話。中國的神話孕育了最早的歷史,其時言而無徵,史而無信,神農嚐百草,伏羲觀天象,不錯,中國兒童最早的星球大戰,其實該從周文王請姜子牙下山、大戰商紂王的那一件事細說從頭。
今天,中國的兒童不但吃麥當勞,在電腦的迷宮裏、星球大戰系列當做自己的小小的聖經,以此為核心,還有《魔戒》和《哈利波特》。二十一世紀是閣下的世紀,還有三千年文化?別吹牛皮了,這是這個滿嘴巴愛國的國家始終讓日本和歐美從心底看不起的一個強大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