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子道到尖沙嘴,經過近紅磡隧道那一段路,有一排紫色的花,開在數十棵樹上,不知道叫甚麼名字,非研究一下不可。
花,要多才好看,單獨一木,就遜色。像櫻花,如果不是一塊兒盛放,便顯得單薄,絕對不是留下印象的植物。
前一陣子開的鳳凰木,也可惜是那一兩棵,這三四棵,要是有數百棵集中在一起,那簡直是一個鮮紅的火海,歎為觀止。
古人植樹,氣派大,種出個林來,才有陶淵明所寫的意境。現代人雖說有城市規劃,但對種樹的美感一竅不通,開的花總是零零落落,不成氣候。
像巴黎人路旁種滿法國梧桐的城市多美,當今大陸新建的市鎮有機會統一植樹,但不注意,非常可惜。
如果只求經濟利益,那麼乾脆種果樹好了。馬路兩旁都是,到了成熟季節,由當地政府的卡車去收成好了,而且果樹的花,多數甚為美麗,何樂不為?
話又說回來,沒花沒果的雜樹,也好過沒有樹。無樹的城市,就沒有文化,住在那裏,人的意志也消沉。
沒想到去國內定居,要是在那邊有一棟花園洋房的話,一定有樹才行。經過花圃,看到商人挖了許多大樹來賣,非常羨慕。也只有在內地才能看到,在歐美要買也買不起。大陸的便宜,要十棵八棵種在花園裏,是多麼過癮的一回事兒。
香港的新市鎮,也應該考慮種上同樣的樹,洋紫荊雖然代表香港,但它是一種很醜的花,又開得不密,毫無用處,不如木棉的雄偉、魚木的茂盛和鳳凰木的美豔。
任何一種樹林都行,總之要貪得無厭,愈多愈好,一有了「林」的感覺,氣派就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