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息口持續低企不尋常

陸叔理財:息口持續低企不尋常

格林斯潘日前透過衞星視訊在北京國際貨幣會議發表講話,雖然市場焦點放於人民幣的滙價上,但格老談及的對沖基金及利率問題,更值得投資者細心研究。事實上,美股當晚亦曾因他的言論而顯著上升。
或許我們先從格老的利率觀點上研究。格老表示,即使長期利率低於短期利率,亦不代表經濟一定會轉弱,並指暫時仍未能確定全球利率為何可以長期低企。
對於格老的言論,市場最直接的理解是美息已接近見頂,但如果想深一層,結論會是──在息口不用大幅上升的同時,經濟仍可以穩步向上。投資者或會問,這又有何分別?
從傳統的經濟概念分析,當息口見頂時,可能代表經濟亦已見頂,所以雖然不少投資者都希望美息不再上升,但同時亦擔心聯儲局停止加息是因為美國經濟已見頂。格林斯潘的言論,正正可以消除市場的擔憂。
事實上,格林斯潘提出的問題,是頗值得研究的,因為息率持續低企,確實是不尋常的現象。
也許我們先從息率的走勢作出分析。最直接的理解就是,當經濟持續向上時,通脹壓力自然會加大,央行為了防止經濟出現過熱的情況,便會透過加息去緊縮貨幣,遏抑過度的投資。問題是,雖然全球經濟穩步上升,但通脹壓力卻並不嚴重,而投資亦未見活躍;更令格老費解的是,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沒有因經濟好轉而顯著增加。這些不尋常的市場現象,令不少經濟學家感到費解。
有分析認為,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經濟增長的力度不穩固。但從近日美國的數據觀察,經濟增長勢頭卻仍然良好。
經過細心思量後,我認為下列原因可能是導致問題發生的主要因素。
首先,雖然經濟表現持續理想,但市場的信心仍然很脆弱,從市場對於經濟增長的勢頭不斷提出懷疑,可見一斑。全球經濟經歷多年的弱勢後,縱使基本上已固本培元,但由於經過了多年的慘痛教訓,市場對資產價格的敏感度不斷提高,而成本控制亦成為不少企業的首要任務。因此,第2個問題亦隨之衍生,就是通脹壓力持續低企。

成本轉嫁能力下降

其實在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的情況下,通脹壓力理應會顯著上升,但實際情況卻背道而馳,當中原因很大可能是企業的成本轉嫁能力下降。
導致出現此現象,主要是市場對於資產價格的敏感度提高,如果價格偏離可接受水平,則會採取拒絕接受的態度。令人意外的是,在轉嫁能力下降的情況下,企業的盈利仍可維持增長,這是因為企業不斷加強成本控制,令盈利得以維持增長。但這卻導致一個潛在的重要經濟問題出現,就是公司不斷裁員,令新增職位增長放緩,最終打擊經濟發展。
不過,在現階段仍未有明顯迹象顯示問題正在惡化。也許只有不斷地去研究,才能找出在息口低企下,經濟勢頭仍然良好的原因。
又或者,我們要找出的,是在經濟勢頭良好的情況下,通脹仍可以低企的真相。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