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工業股又多一重變數

英之見:工業股又多一重變數

未來幾天會相當忙碌,因此講座留位事宜會被拖延,而且筆者也想集中一次過處理,已來電郵的讀者請耐心等待。以初步反應來看,100位子綽綽有餘,請不必擔心。
期指突破14000之後低收,走勢並不特別,尚未破壞反覆向上的形態,不過不少股份轉弱的情況令人有戒心,將好倉止蝕位維持在13840,頂多是一場歡喜一場空,放棄走位,一定不時有入寶山空手而回的感覺。
繼東強(615)之後,又有唯冠(334)惹上官非。專利權的瓜葛,外人不易在事前有所防備,工業股忽然又多一重風險。這些例子間接反映金融股的可愛,雖然中介人角色淡化,近年在產品推出上要更多創意,但未見這些金融結構性產品有牽涉專利權,大家都賣類似的產品也相安無事。金融業務在建立一定基礎後,不是容易被搶走,人的關係及服務質素這些關鍵,原來是相當值錢。

金融股缺點亦是優點

香港不少人靠滙控(005)發達,行業特色這個因素,卻不特別受注意。對比之下,不少投資者追逐概念,科技股永遠更吸引,大家都在找下一隻微軟,而為此付出溢價。就算不涉專利問題,偏高的估值,亦令到值博率大減。成功的科技公司,絕對是鳳毛麟角,還要面對抄襲者的競爭,和本身保持領先優勢的壓力,因此不宜作重心。
金融股的最大問題是不會有炒作概念,這個壞處亦是好處,就是不會有炒作溢價,入市價會較合理。以滙控為例,就算盈利平穩,4厘股息回報,加上穩健的基礎,其實亦是超值,只不過短線寸步難移,大部份人包括筆者,都不易有這種耐性。股價突破,是需要盈利或宏觀環境轉好來推動,事前往往不易預計,一旦升勢啟動,往往又怕上望空間不夠不敢追,所以只宜長期持有。
東強唯冠的啟示,是我們一是簡簡單單買金融股原材料股或者專利含量不同的工業股,一是把心一橫買一些會在個別產品或技術上有機會突圍的公司。假如唔湯唔水,一方面估值不易向上調升,另一方面卻有出事風險,絕對是搵自己笨。可惜又是要連環出事後才有體會,敗仗永遠比勝利珍貴,重要是在吸收經驗後調整策略提升功力,不要令學費白花。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與作者有聯繫者目前持有滙控(005)及東強電子(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