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能出賣公眾利益

政府不能出賣公眾利益

我的大學時代,正值學生運動熱潮席捲歐洲。滿校園都是印着哲古華拉、毛澤東、馬克思的T恤,與想像資本主義堡壘快要在青年國際社會主義者面前倒下引起的亢奮。而我卻對這一切無動於中,只埋首於學業和享受大學生活的短暫春光。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研究《資本論》,毛主席的「紅小書」也是貪玩買來。當然,資本主義的堡壘也沒有倒下。

李志喜
資深大律師、「《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

時至今日,我經常問自己,究竟我們這個建基於商業機構,以及比政府更有權勢的跨國企業的資本主義制度,究竟會通往何處?任何政府,無論是否奉行民主,至少也要可以稱說他們所作的一切,是以所管治的人民的利益為依歸。但公司企業只需向股東負責。絕大多數股東的利益,就是投資有回報;回報愈高愈好。而個別股東的聲音微弱,除非他持有決定性股權。至於大規模上市公司,亦只有集團股東及投資基金掌握實權。基金之中,又只有少數是長線投資,大多數都會不斷因應股價及股息變化而重新檢討。
發表企業的理念和機構的價值觀,能提升該公司經濟上的成功;然而從一個反面的角度看,則這些宣言無非只是公關伎倆,以化解批評及消減公眾的關注,因為他們是公司產品的最終用家。因此,自稱為「綠色」企業或環保企業,贊助一些精心挑選的活動,也不過是資本家在企業戰爭中最常用的武器。不過,說到底,最重要的是公司的盈利,這也是必然現象,因為這正是公司的作用。

各國政府逐一奉行私有化理念,愈來愈多權力會轉移至私人機構,政府保留的權力則愈來愈少。這是否符合公眾利益?答案是:「除非這做法,事實上對公眾有利」,可謂相當矛盾。英國鐵路系統的私有化,不見得為服務帶來改善,卻令車費調高至不成樣子。因此私有化對公眾所帶來的唯一想像得到的好處,就是將這項低效率服務的成本,由國庫轉至私人公司,但使用交通服務的市民則情況更差。
由此可見,私有化並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也不是將市場經濟原則應用於公共服務。我們首先要徹底評估私有化的目的,和打算私有化某項服務後,希望達到甚麼效果,然後再分析私有化會怎樣及能否達至預期效果。確定應達到甚麼效果本身,便已有必要進行廣泛公眾諮詢。

香港已有很多公共服務屬私人經營,因此,政府評估心目中的私有化計劃更加重要。對於那些已由私人企業經營的公共服務,必須研究如何改善機制,以保證能夠達到目標效果,及監察服務的供應。假如政府永遠不會以收回經營權來嚴懲未能達標的機構,便有必要用其他有效的補救方法,對付不能達標的情況;不過,罰款未必能夠對症下藥,因為罰款最終可能還是轉嫁予消費者。
政府也要留意避免在香港特區內建立自治區。西九龍是其中之一,另一個是迪士尼樂園。反吸煙條例會否適用於這個神奇王國?似乎為了每晚都放煙花,米奇老鼠世界已經獲得豁免於某些環保要求。在迪士尼實施反吸煙法例,可能減低對內地遊客的吸引力,因此未能符合政府與迪士尼公司的協定,公司盈利是否將壓倒一切,讓迪士尼有權作最終決定?
總而言之,假如政府時刻不忘市民關注政府會否受到大企業的過度影響甚至支配,因而犧牲公眾利益,政府便需要加倍努力,制訂理智的政策和進行公眾諮詢,記着公司能照顧自己這個簡單道理。否則,政府就要負上劫貧濟富和出賣我們的將來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