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 厭 - 蔡瀾

討 厭 - 蔡瀾

市面上的餐廳,我看到所謂「京滬川」的招牌,就怕怕。這三種地方的菜,任何一樣燒得出色,已足夠。三樣齊來,廚子是神仙嗎?
見到寫着「無國界」的,更不敢走進去,這三個字代表了甚麼菜都學會一點,甚麼菜都弄得不好。中菜都不懂,還想加入西菜和日本料理?豈有此理!

最最討厭的當然是fusion了,往往燒出四不像東西來。牛扒的配菜中有菜心或白菜,就叫fusion;炒蝦加了喼汁或一點Wasabi,又是fusion,廚子的腦筋不清楚,神昏顛倒,搞得變成confusion才是真的。
別以為fusion菜是時尚的玩意兒,中國大廚早就fusion,各個地方的菜式,都是師傅們從其他省份fusion形成。他們的基礎打得好,就求變,變即通。原味最好吃,甚麼叫原味都不懂的嘴邊無毛小子,試過一頓就以為可以偷過來,說是求變,變不通。
可惡的餐廳主人,並不掛正fusion招牌,而是打着健康的旗幟,往淡而無味的方向fusion去。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意大利菜了,它本來又鹹又油,大魚大肉。紐約的意大利餐廳還保着原味,但一搬到陽光普照的加州,所有的意大利菜都變成兔子吃的沙律,你叫一杯地道烈酒果樂葩Grappa,店裏的人聽都沒聽過,不知你要甚麼。
香港的很多潮州菜館,已被fusion得像廣東菜,國內各省的地道餐廳,同樣地fusion為香港菜,吃得頭顱直搖不已。
上海菜也有這種趨向,不但搬到香港後fusion起來,連上海本身的也受所謂的吃出健康影響,濃油赤醬的原味,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走進一家著名的滬菜老店,經理說:「蔡先生,請你放心,我們這裏的菜已不油膩。」
聽了之後頭也不回,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