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路透社電】正當亞洲多個地區致力強化企業管治之際,日本公司卻反其道而行,試圖借助攤薄股份等手段,避免成為敵意收購的對象。分析員認為,此舉不利股票投資者。
將打擊併購活動
不少投資者表示,由於很多日本公司沒有獨立董事維護小股東利益,管理層可能濫用「毒丸」(poisonpills)等反收購措施。所謂「毒丸」通常是指股東可獲發認股權,按折讓價購入更多公司股票,務求令敵意收購者要付出更多成本和時間,令對方知難而退。
日本董事協會專務理事矢內裕幸說,大約一半或至少三分一的日本上市公司,最終可能在明年採納「毒丸」措施。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證券(日本)董事總經理大楠泰治指出,「毒丸」將打擊併購活動,使到價值偏低的公司更缺乏壯士斷臂的決心,不急於出售一沉不起的業務。他並稱,假如管理層覺得被收購的威脅減退,他們可能會失去動力來推高盈利。
與亞洲潮流背馳
退休金管理公司HermesPensionsManagement聯席董事MakotoSeta表示,香港、中國內地及新加坡等亞洲中心,正積極加強公司管治,去吸引更多海外資金,可是日本企業似乎走回頭路,這將削弱日本的吸引力。
迄今只有十數家日本公司採納傳統的「毒丸」措施,但有至少百家企業計劃設立防敵意收購的方案。許多大型企業──例如豐田汽車──正研究採用相對較有利投資者的「毒丸」模式,包括(一)向信託銀行發行認股權,必要時派發給所有股東去認購新股;(二)向敵意收購者預警會發行認股權,迫使收購一方給予股東更充份時間和資料作考慮。
《朝日新聞》報道,豐田汽車為了加強防範遭收購,將會把集團內各公司持有的豐田工業(ToyotaIndustries)權益增至超過五成。豐田工業是豐田汽車的大股東,持有5.5%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