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肝癌高危者改善存活率

監察肝癌高危者改善存活率

【本報訊】乙型肝炎帶菌者的病情容易演變成肝癌,奈何肝癌的初期病徵不明顯,被發現時可能已病入膏肓,無法透過手術切除治癒。中文大學的研究發現,透過甄選及緊密監察肝癌高危患者,有助及早診斷和治療早期肝癌,改善病人的存活率。
該研究由中大臨床腫瘤學系在一九九七年起進行,找來一千零一十八名乙型肝炎帶菌者接受血液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初步檢查結果為正常的人士,繼後每半年進行檢查一次;檢查結果不正常者,則須接受血管造影及電腦掃描檢查,並每三個月進行血液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乙肝帶菌者應驗血

研究人員經過四年多的跟進後,發現八百四十七名初步檢查結果正常者中,最終有九人證實患有肝癌,其腫瘤面積近五厘米,當中只有五人可透過手術切除;其餘一百七十一名接受更緊密病情監察的人中,則有四十七人被發現患上肝癌,腫瘤被發現時的面積平均只約三厘米,當中三十一人接受外科手術及射頻消融技術後痊癒。
負責研究的中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說,研究結果顯示血液及腹部超音波檢查結果不正常的人屬「高危中嘅高危」,因此有需要更緊密地跟進病情,以便盡早發現及治療肝癌。他警告若病人的肝功能退化或肝硬化,則不能透過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存活率因而大大降低。
他建議乙肝帶菌者進行血液及腹部超音波檢查,若發現血液內的甲胎蛋白值逾二十,或腹部超音波檢查結果不正常,即應接受更緊密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