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交通銀行開始上市前的路演,滙控(005)邵銘高表示,在法規允許下,滙控願意增持交銀股權。這是很重要的訊息,交銀的上市展開了內地銀行業新一頁。
過去20多年的改革開放,改革速度最慢的環節就是金融體系,原因有二,一是金融體系牽一髮動全身,中央政府一直不敢動大手術;二是金融人才缺乏,不少到外國留學的金融精英,今日都在外資金融機構做事。
現在,中央願意將國企銀行上市,並允許在兩年後讓外資控制40%股權,因此,滙控極可能成為第一家控制國企銀行40%的外資。滙控增加股權後,勢必參與交銀的管理,交銀屬內地第5大銀行,不大不小,剛好是最適合放手給外資管理的內地銀行。大的銀行如中國銀行,拱手讓給外資的機會不大,小的銀行則缺乏經濟規模,滙控興趣不大,交銀的規模最恰當。
這可能是中央的金融改革方向中最重要的一步,滙控的參與,自然能為交銀提供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優化貸款的質素。內地銀行面對着一個很頭痛的「人情貸款」問題,今日省長介紹個客戶來借錢,明日市長介紹另一個客戶來借錢,多少銀行經理敢說「不」?國營企業至今仍不容易真正做到政企分家,今日的市長明日可能成為銀行的高級職員,今日的銀行經理明日也可能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因此,今日不借錢給省長介紹來的客戶,明日自己很可能變成這位省長的屬下。當官的很少敢開罪上司,內地銀行的不良貸款之所以特別多,就是因為有不少貸款是銀行經理當人情貸出去的款項。
如果滙控接管交銀,滙控只須派幾位紅鬚綠眼的洋經理坐鎮貸款部,就可以杜絕人情貸款的問題,因為這些洋經理明白,他們的前途、升遷機會與省長市長無關,卻與問題貸款、壞帳率有關,因此就一定會依市場原理辦事,不賣人情帳。
法國與荷蘭公民先後否決歐盟憲法,歐洲金融市場風聲鶴唳,愈講愈恐怖,有人甚至預期歐元將壽終正寢,市場甚至多次傳出那些在過去幾十年來都不善理財、不斷地印鈔票來解決赤字問題的南歐諸國,有意退出歐元,以方便將來有多印鈔票的自主權,因此,在今後3個月內,我估計歐元滙率會出現動盪,但是,我依然看好歐元,不認為歐元會因為歐盟憲法被法荷否決而消失。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