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淡季上市有苦衷

理財智慧:淡季上市有苦衷

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集團神華(1088)招股,初步公開招股部份反應只是一般。雖然在招股之前,有報道指新股已獲超額認購,但所指可能是國際配售部份。而第2隻重磅新股交通銀行亦開始作市場推介,預計下周便會公開招股,但據說集資規模會減少,以配合市場狀況。
通常大型集資活動都不會選擇6月份的傳統股市淡季進行。可能因為上市程序問題,原本在年初集資的公司都要押後至現時才招股。如果現在不上市的話,可能要再做招股前期的工作,那麼上市的日期便要進一步押後,而且上市的費用亦會大增。
其實神華及交通銀行都是優質公司,為何要在香港上市而不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最近上海A股市場面臨很大挑戰,就是國有股減持方案的推出。雖然只涉及4間規模很小的公司,但其震撼性已經使A股指數跌至1000點的4年新低。

A股H股強弱互易
如果單計這幾年的發展,上海綜合指數由01年高峯的2242點跌至近日的1000點,跌幅超過5成!4年時間蒸發了的9000億,足以建造九次三峽大壩工程!所以選擇以H股上市而不在A股上市,是有原因的。
從前1股兩地上市,A股價格往往比H股高,需求亦較大,但現在情況已逆轉——A股冷而H股熱。站於國家立場,讓國內居民購買優質國企,是一個良好意願,可惜站於現實角度來看,在港集資似乎較可行。所以上海要取代香港成為先進國際金融中心,條件似乎尚未成熟。因為資金是沒有國界的,哪裏有錢便到那裏去,哪裏有市場並能賣好價錢便到那裏賣,是千古不變的定律。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