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山科學院研製的雄風巡航導彈(台灣稱為「巡弋飛彈」)已突破關鍵技術,正式試射成功,其射程達一千公里,可覆蓋大陸東南沿岸重要軍事目標,預期今年底或明年就可進行小量生產,令台灣具備攻擊上海、香港等沿海大城市的能力。
台灣的《中國時報》昨日報道,這次成功試射雄風巡航導彈,應在三個月前。試射當日,天氣晴朗,發射地點是台灣南部的屏東九鵬導彈基地,導彈向綠島方向的海域發射,飛行超過五百公里,並落在海面上,順利命中模擬目標。據報道,台灣國防部長李傑全程觀看了巡航導彈試射,對發展巡航導彈高度關注和支持的總統陳水扁獲悉後,甚感欣慰,並嘉勉有關人員。
擁有與大陸談判籌碼
台灣新研製的雄風巡航導彈,相信是在雄風系列短程導彈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據稱射程可達一千公里,涵蓋大陸東南沿岸目標,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將進行「小量初期生產」,邊生產,邊改進、測試,待構造定案後再大量生產。這將是台灣軍方首次擁有「戰略型武器」,具有重要的軍事、政治意義。
如果雄風導彈部署在台灣中部山區,其射程已可達上海、南京、香港等大城市;如果配備在即將從美國購入的紀德級導彈驅逐艦上,對大陸其他內陸城市的威脅自不待言。
報道稱,負責研製雄風巡航導彈的「雄風計劃室」主持人是王德勝與龔明賢。王德勝在以色列取得博士學位,專長就是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的研製。
台灣國防部昨日重申,對有關消息「不予置評」。不過,軍方高層私下指出,大陸近來透過媒體放出「撤除瞄準台灣導彈」的消息,並非政治善意,而是在軍事上認定台灣已成功發展巡航導彈、具反制導彈能力所致。早在四月十六日,原本要求大陸撤除導彈的陳水扁,已改口稱「導彈問題的重點在銷毀而不在減少、撤除」,顯示台灣當時可能已成功試射巡航導彈,擁有與大陸談判的籌碼。
美國將正式公布的「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部署在東南沿岸、瞄準台灣的導彈已增加至七百二十五枚。台灣軍方則指,這些導彈主要部署在江西樂平、贛州,福建永安、仙遊,廣東梅州等五個基地,可對台灣進行連續十五小時、五波攻擊。
本報記者/台灣《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