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部認購的售樓手法近期成為市場焦點。雖然上周開售的新盤,地產商的做法已有改善,但仍有買家批評應該可以提早公布價單,加強透明度。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陳黃穗昨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後表示,該會正考慮是否需要就規管樓花內購,採取行政手段,包括採用不點名方式,以批評多次違規的地產發展商。
陳黃穗稱:「(不點名批評)這個是可以用於任何行業,若果我們發現地產商的行為有問題,從而對消費者造成影響」。對於會否再進一步採用點名批評,她指出,消委會將審慎考慮。她又透露,消委會已建議政府,要求發展商明確分清楚公開認購與內部認購的分別。
要求界定公開內購分別
對於立法規管樓花內購銷售活動,早前已有地產發展商表示反對。長江實業(001)執行董事趙國雄認為,消委會提出的意見中肯,但最好仍是由發展商自律地,嚴格執行指引內容,如他們能切實依現行指引處理內購程序,已可為買家提供足夠及清晰資訊,和得到一定的保障,讓買家安心入市。他指出現階段無必要公開不依指引辦事的發展商。
他又稱,近期大部份地產商在發售樓花時,已提高了透明度。至於需要增加至哪個水平,才最符合大家利益,大家可以「坐低傾」。
代理監管局發執業指引
監管最前線地產代理的地產代理監管局,其行政總裁陳佩珊在另一個場合表示,局方會在短期內,就樓花內部認購發出執業指引,進一步規管業界。陳佩珊說:「希望藉指引提醒業界,他們所給予顧客的資訊,要與地產發展商所發放的資料相符。」
由長實及新地發展的宇晴軒海翡翠昨日舉行內購,有買家在售樓現場回應稱,內購透明度增加是好事,因為可以有更多資訊作抉擇。有學者建議,應該將每個樓盤的內購比例,定在總銷售樓盤的20%以下,亦有學者建議,採用譴責或除名的方式,懲罰多次違規的地產發展商。
地產代理監管局主席潘國濂昨日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表示,樓花的內部認購銷售問題,令地產代理的操守被質疑。他認為,妥善處理情況,要靠發展商自律、地產代理專業表現及消費者了解本身權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