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在港創業難 創新更難

傳訊四圍炳:在港創業難 創新更難

最近中文大學一項調查指出,香港人的創業精神低落,乃全球35個經濟體系中排行倒數第3,創業率只得3%,僅排在斯洛文尼亞和日本之上。報道還引述學者指出,由於香港經濟穩定,低創業率並不為過,但若情況繼續,將影響香港引進新技術,並減少創造新職位的機會。

直接受經濟環境影響
筆者不清楚這項採用電話調查的訪問有多詳細,有否探究受訪者無意創業的底蘊。大家若來個大膽假設,香港的創業成本高昂,人工高、地價高,而且小企業向外融資渠道狹窄;當就業市場氣氛稍見好轉,聰明的香港人只要算一算創業相對於打工的機會成本,自然會作出選擇。筆者相信高學歷或專業人士會傾向不創業,因為機會成本較高;有家庭負擔者如果已經有份算是穩定的工作,又何苦冒險創業。
傳媒喜歡懷念舊日港人「拼搏精神」的典範,將之與現今港人「創業精神低落」比較,可謂一蟹不如一蟹。不過,無謂的懷念,無助我們了解事實真相。
大家應該關注港人不願創業,是被環境迫成、新一代不願冒險抑或缺乏創意,還是環境和個人因素的結合。以資訊科技業為例,現在經營環境不太理想,職位較其他工種少,在沒有更好職位下,創業的機會成本相對較低;可惜,大環境欠佳,就算你是多麼願意冒險和富有創意,機會還是不會從天而降。近年,大學的電子系和電腦系收生較差,多少反映大環境不為個人主觀意志轉移的硬道理。
可能有人誤解,認為創業就是創新。事實上,創業很多時是一窩蜂,而非創新,像旺角新街舖開的盡是小食店或咖啡室,還記得年前紅極一時的葡撻現在去了那裏?這位作出「影響香港引進新技術」批評的學者,可能便有這個盲點。創新總是好事,但並不一定成功;創業未必是最佳選擇,但往往就是發揮創意的理想園地。

創新加創業未必成功

走筆至此,有報道指香港的文化傳信集團將收購Transmeta部份晶片生產線。Transmeta當年就是被傳媒吹噓為創新和創業的典範,被指有力挑戰Intel和AMD的地位,Transmeta還有Linux始創人LinusTorvalds坐鎮。結果,神話沒有出現,公司過去5年虧損了5億美元。這個教訓是就算創業結合了創新,也不是每次也成功。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