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走勢仍是悶局難破,指數每日波幅不足100點,表面是好淡爭持,實質應是資金仍採取觀望態度,大家缺乏入市意欲。
在市場上,大家應可聽到兩派不同的言論,好友的講法是恒指於低位有支持,不虞會大跌,暫時升不上之原因是新股集資綁死資金;大量認購證到期,發行商力壓正股,如滙控(005)Call輪4441。淡友的說法則是PE偏高,現價乏吸引力,14000點難以上破;而跌不落的原因則是新股上市,有心人須營造氣氛,不欲大市急跌;另一原因會是政治考慮,在新特首產生前不欲股市有太大的震盪。
其實以上各種說法皆有可能,但同一因素為何說法迥異呢?關鍵在於好友與淡友皆有其先入為主的主觀睇法──即是偏見,故此,在對各因素的理解上有所偏頗。散戶如是,專家也如是,大家難以避免。要做到客觀其實頗難,但唯一可用的方法就是「兼聽」。先放下自己的主觀看法,盡量吸取好淡雙方的看法,嘗試對每種解釋理據作出批判及駁斥,然而才去判斷哪一種講法較可信。
因果關係勿倒置
舉例來說,現時很多好友認為大市升不上是受滙控認購證4441的街貨量多所影響,將滙控無力上升歸咎於發行者壓價所致。事實卻是滙控根本出現弱勢,要下跌是正常,箇中原因筆者在年初已分析過。
認股證之引伸波幅是受場外期權所影響,引伸波幅亦是市場對未來正股價格走勢看法的反映,這即是說,市場根本是看淡滙控,才會在場外期權出現淡勢,再經發行商反映在窩輪揸?沽的部署上,當中的因果關係需要看清楚。
若真的看好滙控,而滙控現價是超值的話,發行商也不敢沽出這樣大數目的股證,難道他們不擔心被對沖基金挾倉嗎?
故此,當中的因果關係應該是由於機構性投資者看淡滙控,故此大量發行認購證出街以作對沖,從而彌補因正股價格下跌的風險,而不是因為已沽出太多街貨,被迫力壓正股。大家要判斷的是誰為因、誰為果,不要本末倒置。
看淡滙控其中的一個原因是看到歐洲貨幣見頂,筆者作出此一言論之時,誰人會相信?英國樓價亦已見頂,並步入跌浪,美國持續加息影響滙控財務之資產質素……等等,其實在近期已正式確認,連滙控高層也對未來業績表現不感樂觀,大家還不醒覺?
樓價過高需調節
美元仍在「雙赤嚴重」之下屢創全年新高,何解?當中的原因又印證了筆者早前的看法是對的,貨幣升跌建基於一個相對性的比較,美國差但歐洲更差,歐幣過高美元過低,市場自然要作出調節。
早前樓價升到天價,為何地產股表現乏善足陳?地產商要千方百計促銷,市況真的是供不應求嗎?買樓是10-20年的人生大計,無辜的小市民實應三思,不要亂作待宰的羔羊,將血汗錢供奉投機的炒家。未來數年兩鐵上蓋及居屋將推出市場,到時樓價將更合理。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