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中國2/3都市遭垃圾圍城

星期日專題:中國2/3都市遭垃圾圍城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中國近年雖然經濟高速增長,但同時也為環境污染付出沉重代價,其中固體廢物污染問題不容忽視。全國近六百七十座城市去年收集的生活垃圾達一億三千五百萬噸,逾三分二城市被大大小小的垃圾山包圍,很多地方的新增垃圾無處可堆。有研究估計,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一成五。 中國專題組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承認,內地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歷史欠帳較多」,一些發達地區還出現了由於土地資源緊缺導致的廢物處置危機。

釋毒氣如「垃圾炸彈」

按統計數字,工業固體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分別以百分七和百分四的速度增長,但大多數城巿處置垃圾的能力明顯不足,只有約兩成的城市生活垃圾經過「無害化處置」,農村畜禽養殖業污染也極嚴重,廢棄電器產品等新型廢物正不斷增長。
提出要在二○○八年舉辦「綠色奧運」的北京巿,目前周邊有上千座垃圾山,堆埋在地下的垃圾釋放出甲烷(沼氣),不時出現「無名野火」,成為「垃圾炸彈」。
上海市每天有上萬噸垃圾運往郊區海邊堆放,一座座高達二三十米的垃圾山拔地而起。在廣州,僅是各類建築垃圾每年的排放便高達一千二百萬立方米,如果把這些垃圾築成高一米、寬一米的「垃圾帶」,可環繞地球赤道兩百多圈。

每年億噸投長江黃河

此外,內地「傳統」的垃圾處理方法除了把垃圾堆填外,還會傾入江河湖泊。僅長江與黃河,每年承載輸送的垃圾量就近一億噸。
據此推算,在九十年代初期,全國河流每年輸送垃圾量可能在一至一點五億噸,佔全國垃圾總量的一成三至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