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政府應以王莽為鑑

投資縱橫:政府應以王莽為鑑

與上中一的女兒討論中國歷史,談到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後,王莽曾推行一系列政治、土地、社會及經濟改革,當中有一項改革,令筆者勾起一些想法,筆者認為,這項改革對特區政府官員在施政上有很重要的警惕作用。
在王莽推翻西漢建立新朝之前,當時的社會及經濟狀況都很差,這亦是王莽積極推行改革的原因。王莽欲提升社會的生產力,於是規定無業者亦要納稅,若沒有能力繳納,必須參加政府的勞役。

失業未必就是懶
失業人士沒有失業綜援,反而要納稅,若發生在今天的社會,提議的官員必會下台無疑,但在當時的王權社會,在當時的社會經濟環境,王莽的做法頗具創意。他想,若人民不願參加政府勞役,便會積極搵工,社會的失業大軍便會減少,勞動力自然增加,經濟自然會改善,最後國庫的收入自然會增多。這出於善意的想法,看來合情合理,天衣無縫,似乎沒有失敗的理由,當然亦沒有反對的理由。
但只要稍加分析,從不同的角度看,讀者都應該會發現這個制度是存在很大漏洞的,而這個漏洞亦必然會令整個制度失敗。
經濟的供求關係很微妙,但一般的情況都可從人性及常理窺知。經濟蕭條,失業並不一定因為懶惰,市場的職位就只有1萬個,失業人數4萬,就算法例如何嚴苛,都不可能出現「五餅二魚」的戲法,職位不會因為失業者努力尋找工作而大幅增加。

一意孤行必招敗

反而,由於國民不願為政府勞役(很有可能是賤價勞工),可能會自壓工錢四出求取職位,結果是勞工市場價格大跌,職位也可能有所增加,但經濟不一定就會轉好,而人民的生活則會更為艱苦,政策不能達到預期良好的意願,卻招來可預計的害處,是不用神算仙卜也可預知的。
回顧過去8年特區政府的管治,無論「八萬五」、「母語教學」等等政策,皆是「以善心帶市民往地獄」的樣辦,就如王莽的政策一樣。
現時政府推行的各樣改革,尤其是影響深遠的教育改革,就更具備王莽的影子,推出自以為是良策的改革,不理會反對者的意見,極可能重蹈王莽覆轍,希望特區政府在施政時要以王莽為鑑!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