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集《奇幻潮》,劇名叫《凶屋》。劇中的色彩、音響、光暗和布局蠻有心思,有看電影的感覺。不過,劇情卻明顯取材自妮歌潔曼主演的電影《不速之嚇》。不同的是前者的主角是一對姊妹,後者則是一對母子。故事都是講述主角「撞鬼」的經歷,其實原來她們才是真正的「鬼」。
《凶屋》有創意的地方,是反映了中國民間傳統,並且加上天馬行空的想像。大家小時候一定玩過碟仙筆仙銀仙,對這類玩意有相當感情。有些人甚至說這是香港人的集體記憶,雖然誇張了一點,但也有其道理。以前我玩銀仙,既膽小,又好奇;緊緊瞇着一雙小眼之餘,兩眼之間卻騰出一條線來窺覬。果然,那個五角錢在動!我們各自問了些「重要」問題,例如將來娶不娶到老婆,會考合格不合格諸如此類。銀仙絕不欺場,答案總是有的;但有些對,有些錯,並不太過靈驗,似乎那隻銀仙功力有限。也難怪,它只值五毛錢,惟有將貨就價。
為甚麼我說《凶屋》有創意?劇情說兩姊妹(鄭希怡和梁洛施)在凶屋裏收到許多fax和電話,都是問一些無聊問題的。原來是有幾個青年人像我當年一樣,在玩「乜仙物仙」,但他們所問的問題會經fax和電話「傳送」給亡靈,亦即是已經死了的兩姊妹。布局挺有趣,是不是?果然是不折不扣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