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論股:財務策劃師大有錢途

談錢論股:財務策劃師大有錢途

財務策劃行業是近年本港發展最迅速的行業之一,目前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為了了解港人對財富管理的認識程度,浸會大學在4月份就訪問了近千名家庭月入逾3萬元的市民,發現逾一半人有聽過「財務策劃」的概念,但能身體力行使用有關服務的,就只有17%。
不足兩成的中產家庭正使用財務策劃服務,這與香港作為日本以外最富有的亞洲地區的身份不太相稱。據估計,本港家庭的平均流動資產數額達50萬港元,擁有100萬元以上流動資產者就超過27萬人,不過一般人的理財觀念仍十分保守,只是存錢在銀行收息的儲蓄率就高達44%,而採用債券、股票和基金等理財工具的比例就偏低。
港人普遍對理財策劃的重視程度不足,其後果可大可小。假設大家在60至65歲退休,平均活到80歲左右,中間有十幾二十年「吃老本」的時間,強積金肯定不夠用,政府的老人福利也在削減之中,要填補當中的缺口,打工仔很應該從現在開始作好各項理財項目,包括退休金的安排,以確保將來退休後仍然生活無憂。

年薪百萬非難事
正因為現在愈來愈多人了解理財的重要性,近年來市場對財務策劃人才的需求大增,不同類型的金融服務機構例如銀行、保險公司和獨立理財顧問公司,都積極「搶灘」去拓展有關的服務,但目前本港具備相關專業銜頭的財務策劃師只有四五千人,以本港165萬個家庭當中,18%(即約30萬個)屬月入3萬元以上的中產家庭,急需採用理財服務,而每位財務策劃師可支援100至150個客戶計算,此一新興行業應可容納兩三萬名財務策劃師。
從上述數據推斷,本港合資格的財務策劃師,「空缺」就多達1.5至2.5萬人!當然,如果考慮到眾多保險從業員也「兼職」替人理財,財策「人才荒」的情況就不至於那麼嚴重。不過,專業化、精英制正是各行各業的大趨勢,從業員如缺少專業資格和訓練,在愈來愈激烈的競爭中,遲早會被淘汰。今年以來,多家公司曾大規模「挖角」,爭奪有經驗的財務策劃師,拉高了業內的薪金水平。目前新入行者月薪約1萬元,如已考取專業資格,人工會多3成,當然,這個行業的吸引力不在固定的薪水,佣金和服務收費才是「戲肉」;對於資深的財務策劃師來說,年薪百萬並不是難事。
姚謙
時富泛德財策研究部
作者姚謙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