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銀行仍受黨掌控

國有銀行仍受黨掌控

史宗瀚 美國西北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前國家外滙管理局局長郭樹清調任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至今已超過兩個月。消息公布時,不少人都期望他能以其熟練的政治手腕,加快該行的上市進程。他果然不負眾望。在剛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上,郭樹清滿有信心地表示:「如果沒有甚麼特殊情況,我想我們今年應該能夠實現公開發行上市。」他也在論壇舉行期間,跟花旗銀行行政總裁普林斯商討,讓花旗銀行購入一成股權,成為建設銀行的策略股東。各界早已風聞,郭樹清深受前總理朱鎔基賞識。他也施展其務實的管理作風和政治手腕,使建設銀行能提早上市。不過,他的成功經驗也顯示,在現今中國的金融界,政府和黨的介入仍非常重要。
郭樹清入主建設銀行以來,推行了一些很有成效的市場改革措施。例如他正試驗將黨委和董事會分家,將這兩個組織從銀行管理層中分拆出去。他又承諾,該行的重大決定,包括人事任命,將由銀行管理層而非黨委拍板。此政策落實後,外國投資者一旦成為建設銀行的重要股東,即可參與重大決定。較早前,建設銀行的深圳分行決定向小額存戶徵費,這是政治敏感的政策,但郭樹清仍表態支持。

郭樹清也落實了一連串行政措施,使上市過程更流暢。他仿效朱鎔基的政策,規定若某分行被揭發重大貪污醜聞或嚴重商業失誤,有關的分行經理(甚至其上司)將被辭退。按商業原則營運的銀行,確實有需要辭退不誠實或能力不足的管理人員,但中國共產黨向來實行「一票否決」制度。訂出新政策以改變多年來的積習,需要極大決心。除此以外,郭樹清繼續從朱鎔基的經改秘笈偷師,派出三十五人的督察組,審核三十八家一級分行的帳目。這些行政手段,應可把建設銀行上市前抖出重大貪污醜聞的機會減至最低。
考慮入股建設銀行成為策略股東的外資銀行應可放心:郭樹清只不過盡量利用中國共產黨的行政資源和主要改革方針,以增強外界對建設銀行上市的信心。不過,他完成這個歷史任務、升任其他職位後又如何?他推行的改革,能在外國股東的協助下繼續順利推行嗎?又或者,欠缺了他的政治手腕和言出必行的領導,新一輪的貪污醜聞又將接連發生?國企上市的經驗顯示,公司上市時的新氣象只能維持很短時間,然後積習又會恢復過來。銀行界的問題也許更棘手,因為中國幾家大銀行仍是共產黨政權的重要政治工具。國有銀行已陷入政府干預和政府挽救的循環,將少數股份上市,恐怕不能輕易將問題一舉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