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元看一張牌 - 陶傑

十億元看一張牌 - 陶傑

港大的校長徐立之,籌得一筆十億的李嘉誠捐款,因為醫學院的命名,被港大的醫生校友聯署反對,還要求他辭職。除非校長在十億善款裏「落格」,扣下七八千萬,給自己在瑞士開了個戶口,否則撲水有功的CEO要炒魷魚,就像一隻貓,清晨叼來幾隻老鼠,放在主人的床下,主人不但不誇獎,扔給貓一條魚吃,還要上廚房揑砧板磨刀,要把貓殺掉,教貓情何以堪呢,有點沒天理了罷。
據說徐校長中文大學畢業,空降到港大當校長,許多港大醫生校友本就有點氣。居然還動手改招牌,這還了得,就趁着李富豪這十億元捐款,發動一場政變,把這位念小兒科出身的異己搞掉。
清代同治年,朝廷發生左宗棠和曾國藩內爭。兩個都是人才,但曾左不和。左宗棠不滿曾國藩得到清廷信任,能指揮淮軍正面攻打太平天國匪敵。左宗棠不一定嫉妒曾國藩的才能,而是覺得曾國藩這個人太滑頭,而且在奏摺中還膽敢時時誇功欺上:例如攻打杭州一役,太平天國有十多萬匪兵守城,曾國藩進城後,說匪兵都從城門跑光了,左宗棠說,城門那麼小,一兩小時怎能跑光十幾萬?分明亂吹。曾左交惡,兩人互打小報告,長期不相往還。但曾先逝世,左宗棠也很傷心,因為左宗棠還是認為曾國藩是一位奇才。左宗棠反曾,不是為了個人恩怨。這是中國歷史上兩位權力人物罕有的君子之爭,曾左之後,官場上再無如此一對惺惺相惜的死敵了。

西方國家的大學,最優秀的必有對立的兩間,如英國的牛津和劍橋、美國的哈佛和耶魯、日本的東京帝大和早稻田。既生瑜,何生亮,讓兩家最好的大學互相競爭,對選拔治國人才大有好處,條件是兩家頂尖的大學,只能有良性的競爭,不可有惡性的自殘窩裏鬥。
牛津和劍橋,兩校的大學生,只限在每年六月的划船比賽中分出雌雄,所有對抗的恩怨,在體育競技中了斷,將來畢業生升官場、進國會,無論加入保守黨還是工黨,就不可以再分甚麼牛津幫、劍橋幫,把從前的對峙,延伸到政壇,危害國家利益。
這就是文明國家和醬缸社會的分別。清朝的曾左之爭,罕有地爭得漂亮,鬥得有風度,這才造就了「同光中興」。英國人治港有智慧,也故意造就港大和中大,而且因為殖民地之故,故意偏袒港大一點點,看看中大的人怎樣應付稍處下風的挑戰。如果因為一筆善款,激發一場學術山頭的政變,甚麼港大幫、中大人,由校園畢業,鬥爭進社會,中國人窩裏鬥的基因,不因知識之多寡而改變,十億元,證實一個人類學的小農論說,倒也不算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