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輪投資者一般都非常留意成交量(Volume)或成交額(Turnover),一方面他們會以此為選輪的其中一個條件,另一方面,他們亦會以此類數據作為了解市場動向的方法,如認購證成交活躍,可能是正股上升的先兆;如認沽證成交活躍,則可能反映正股有下跌的可能。
較為進階的投資者可能會參考認購?認沽證的成交比例,希望從中獲得更多啟示。但如純粹以成交量?成交金額看,投資者可能會問,究竟成交是來自買盤還是賣盤?因成交活躍既可反映市場憧憬正股走勢而繼續入市追捧,亦可說是持有者獲利回吐而所引致的成交激增。因此,投資者不應單憑窩輪成交趨勢而揣測正股未來的方向,投資者反而應盡量參考認購證及認沽證的街貨數量,以獲取其他投資者的看法。
為何認購證及認沽證的街貨數量對投資者會更有意義?首先,認股證市場上存有不少投機者,此等投機者為認股證市場的發展扮演着其中一個重要角色,他們促進了市場的流通量及效率,但他們的投機行為有一大特色,就是持倉時間極短,並且持倉數量較大,因他們為捕捉即日市況波動為主。正因為市場有這批投機者存在,若我們只從成交金額去揣測大市方向,似乎未能完全能夠反映後市,更糟的是被其數據所誤導而作出錯誤投資。
參考作用勝成交量
投資者如希望知道市場的趨勢,街貨數據可能更有參考性,因街貨上升代表着市場上願意承擔「過夜」風險投資者的看法。以恒指為例,早前恒指圍繞着13320點至14000點上落,每次升至此區域的高位,恒指認購證的街貨會回落,而恒指若跌至接近13320點,情況則相反。當然,街貨數據並不一定能夠準確預示後市情況,但相較成交量及成交額,相信會更有意義及幫助。
隨着香港認股證市場日漸成熟而市場發展愈趨向透明,多花一些工夫,多利用自己的優勢(市場上提供的多項數據),必能令投資者於認股證投資上有更大的幫助。
孫明哲
德銀投資產品部副總裁
作者孫明哲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