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天地:持續報價機制減風險

期權天地:持續報價機制減風險

有位朋友來找筆者,表示剛剛認識了1個人,以沽空期權的炒賣策略為主,去年掙得40%的回報,希望向筆者查明是怎樣的一回事。其實回報率高低,要配合風險取向來分析,採用高風險策略,自然可求高回報。

沽空期權回報有限,風險卻無限,表面上十分危險,但由於贏面大,收錢機會率高,所以很多人喜歡這個策略。
不過以現今的環境,引伸波幅偏低之下,筆者已減少做期權短倉,而改以價內期權長倉為主,因為時間值不高,寧願博漫長的上落市結束。由於手續費不高,就算單是炒波幅,亦是不錯的選擇。
提到風險,這位朋友很關注斬倉的問題。沽空期權之後,看錯市要認輸,最直接的斬倉方法,就是買入同樣的期權平倉,但很多人原來仍然會擔心期權市場流通量的問題。
期權長倉可以透過行使,隨即在正股市場平倉,認購短倉則可用買入正股對沖,但認沽短倉是完全處於被動,因為不少散戶仍然是沒有有效率的途徑去沽空股票。所以,交易所引入的持續報價機制,其實對投資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暫有8股份實行

雖然只是在最活躍的8隻股票上實行,但以往開市初段沒有價沒有市的問題解決了,對這些股票期權的參與者而言,是大幅降低了面對裂口開市的應變處理風險,起碼不用自行在正股市場對沖。
其他比較淡靜的正股,仍然未有這樣的服務,主要是受制於正股市場的活躍程度不足的現象,惟有希望港股市場進一步壯大,令莊家更易在市場對沖,可以相應提升股票期權的效率。
這個市場是有不足之處,不過亦有其他好處例如交易費用、槓桿效應等搭夠,故不必太過介意。
黃國英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