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形式 - 蔡瀾

藝術形式 - 蔡瀾

好友曾希邦兄是位攝影發燒友,當他看到電子相機出現時,曾經說過:「還是菲林好,打不倒的永遠不能用電子代替。」
我不贊同,我認為電子相機一定打倒菲林。果然,當今已是它們的世界,柯達和富士的底片銷量直線下降,已完全不能抵擋電子的狂潮。尤其是有了攝影功能的手提電話,現在一看到還用底片的儍瓜機,發起笑來。
但是希邦兄的話沒有錯,菲林還是電子代替不了的,它的質感與深度,電子機無法超越,成為了另一藝術形式ArtForm。
經典的照片已能賣得像油畫一樣昂貴了,當攝影技術發明時,人們以為它會代替油畫,但是油畫生存了下來,所有的藝術形式,都能生存下來,代替不了。舞台劇的盛行,被電影打垮了嗎?電影也被電視取代了嗎?大家都是藝術形式,能否留於歷史,最重要的還是看好與壞。
任何一種技巧,都能細嚼欣賞。我們已經有了完美的電子音響,但還是有人認為光管收音機的聲色較為清脆。已經快到絕種的樂器,叫Oboe,還是我們最喜歡聽的。
在求快速的年代中,我們的許多喜悅都消失了,像有了電腦,就不能欣賞到書法的美妙,但是如果我們一方面掌握到新科技的運用,又一方面選擇在舊藝術形式的慢條斯理,人生的樂趣,就此產生。
用底片攝影,知道怎麼把菲林在黑房中捲入圓筒,注進沖相液,取出印在紙張,顯影後定影等等的過程,是種無尚的享受,那更是電子相機不能代替的。
做人的態度,也是一種藝術形式;悲傷、失望、沮喪等等,都是想出來的,不想便沒有痛苦。真正的痛苦像倪匡兄說的,是給人家刺了一刀。他在舊金山的隱居,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