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施政綱領

曾蔭權施政綱領

施政願景

A)嚴格按照《基本法》,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維護國家與香港的整體和長遠利益。
B)鞏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擔當內地與世界的橋樑角色。
C)建設一個安定繁榮、令港人引以自豪的香港。

主要施政方針

A)建立和維繫良好的特區與中央關係
1.尊重「一國兩制」的原則和規範;尊重中央的憲制權力;捍衞國家安全及主權與領土完整。
2.推動中央與特區的互信與合作,促進雙方在經濟、社會、文化範疇的合作。
3.建立市民對特區和國家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4.促進市民對國家及民族的認識;加強市民對《基本法》、「一國兩制」和中央對港政策的了解;促進市民關注和認識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面對的機遇和挑戰。
B)施政以民為本
1.施政以行政主導為基礎,力求貼近民意,符合民情。
C)提升管治能力
1.重新檢視行政架構,提高施政效率和質素。
 a.邀請原政府領導班子的所有成員留任,以維持政策的穩定和連貫性。
 b.強化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在政策統籌和協調上的角色,鞏固問責班子的合作,促進政策的順利推展。
 c.在本年內重組行政會議,加強行政會議的角色,邀請原行政會議非官方成員留任,擴大吸納社會精英參與行政會議工作,優化施政質素。
 d.改善問責制,釐清問責官員和公務員的權責,加強對問責官員的支援,提高問責制的成效。
 e.肯定公務員隊伍作為特區政府施政骨幹的角色,確保公務員隊伍廉潔和穩定,且以高效率服務市民。
2.強化政府政策的穩定性、清晰性、連貫性和一致性,以確保政府政策符合香港的長遠利益,避免製造政策混亂。
 a.擴大由行政長官領導的策略發展委員會,令委員會成為香港最重要的政策諮詢組織,專注研究香港的整體和長遠建設方案。
 b.檢視過去三年提出的施政綱領和項目,因應當前社會需要,定出優先次序,勾勒未來兩年重點處理和出台的政策項目。

3.與立法會建立更緊密夥伴關係
 a.加強與立法會和各政黨的溝通,為政府開拓更廣闊和深厚的支持基礎。
 b.加強立法會在制訂政策上的參與和角色。
4.提高施政透明度
 a.加強向立法會滙報各政策範疇的最新發展。定期到立法會解答質詢。
 b.定期與區議會溝通,加強地區對特區政策的認識和了解。
 c.改善透過媒體發放政府資訊的安排,令市民更易掌握特區施政方向和措施。
5.廣納民意
 a.善用特區諮詢架構網絡,吸納各階層民意。
 b.積極運用和開闢各類民意收集渠道。
 c.堅持執行「六加六」任期原則,以廣納社會精英,令政府政策更能收集思廣益之效。
D)全方位發展經濟
1.堅持以經濟發展為施政重點,奉行「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實行「市場主導、政府促進」的方針。
2.奉行自由貿易、公平競爭原則,尊重私有產權和合約精神。
3.鞏固和強化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及中國的重要金融、貿易、旅遊、物流及資訊中心的地位。
 a.締造有利的營商環境,大力吸引本地和外來投資。
 b.透過教育及商業培訓,提高市民兩文三語的能力,有效應對全球化競爭。
 c.致力吸引內地和海外精英來港發展。

4.以「背靠內地,面向世界」為發展經濟的主要策略。
 a.擔當國家與國際經濟體系的重要橋樑角色、提供優質和高增值服務為主調的經濟發展策略。
 b.抓緊內地,特別是珠三角與泛珠三角地區經濟迅速發展的機遇,同時加強與內地大城市的經濟合作。
 c.深化CEPA,加快吸引內地企業來港發展,推動「內地企業自由行」,以及強化人民幣業務。
 d.擴大個人遊。
5.增加基建投資,創造就業,優化人力資源。
 a.政府制訂公共政策時,以開拓本地就業機會為重要考慮。
 b.增加基建投資,大力發展旅遊基建,推動新興行業、新技術和新服務,以增加不同層次的就業崗位。
 c.重新檢視政府開支,透過提升政府效率、加強部門間的協調,調撥資源,加快公共工程建設速度,提供更多商機予本地中小企和專業人士。
 d.增加教育、培訓與再培訓機會,提升本地勞動人口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中的競爭能力。
6.維持簡單低稅制,平衡財政預算,在經濟持續增長下考慮減低市民稅務負擔。
7.着重環境保護,推動可持續發展。
E)建構和諧穩定社會
1.營造有利社會和諧穩定的環境,捍衞公眾利益、化解矛盾,縮小分歧。
2.重視和強化家庭的地位和角色。
3.維護社會的多元化和提高包容度。
4.不斷開拓個人發展的機會和選擇的空間。
5.促進市民健康及生活質素。
6.致力中外文化交流,推動文化發展。
7.在共同負責任的基礎上與社會不同界別組織建立夥伴關係。

E)建構和諧穩定社會
8.關懷照顧老弱傷殘;在尊重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協助有工作能力的人自食其力,致力避免產生個人對社會與政府過份依賴。
9.維護勞工權益,包括打擊非法勞工、嚴懲惡意破產逃避僱主責任的個案、繼續討論最高工時及最低工資,尋求社會共識。
F)維護香港的自由、平等、法治和廉潔等價值
1.維護市民享有的各種自由。
2.堅持以公平原則施政,不偏不倚地對待各方利益,確立政府為香港的整體與長遠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地位。
3.確保機會均等,特別是教育機會均等。
4.鞏固香港廉潔奉公的文化。
5.捍衞法治,維護司法獨立。
6.保障市民享有的人權和各種基本權利。
G)促進與國際社會的聯繫
1.充份利用「一國兩制」優勢,突顯香港在中國的獨特地位,強化香港在國際上的聯繫,藉以提升香港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2.加強統籌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在國際社會推介香港的工作。
3.鼓勵、協助或聯同民間組織、私營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強化在國際社會事務上的參與。
H)鼓勵公眾參與政治
1.在尊重中央政府對香港政制發展的憲制主導權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發展政制,以最終達致普選目標。
2.為配合政制循序漸進發展,裝備社會人士更全面參與政府事務,會朝着開放參與、強化參與和尋求共識的方向,鼓勵社會人士參政、議政,體現民主發展精神。
3.研究從各階層培養參政人才,為「港人治港」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資料來源:曾蔭權選舉辦公室

電腦從業員譚小姐:「作為特首應該為香港人出聲,唔好只係空講,同埋政府需要少啲干預。」

大學生梁先生:「感覺上好似冇大改變,冇新政策新方針,希望佢喺經濟方面繼續搞好。」

商人柯小姐:「對香港已經冇期望,市民冇一個發聲渠道,所以根本唔需要理會份政綱。」

廣告從業員楊先生:「希望曾蔭權可以製造多啲就業機會改善經濟,好似回復九十年代咁就最好。」

銀行職員曾先生:「希望特首繼續開源節流,CEPA未見太多獲利,如果有多啲唔同構思更好。」

大學生盧小姐:「政綱應該多顧及社會基層利益,改善貧富懸殊,同埋確立幾時先至有普選。」

教師黃女士:「教改應多啲諮詢前線工作者嘅意見,普選如果照住時間表循序漸進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