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容納異見促進民主才是出路 - 盧峯

蘋論:容納異見促進民主才是出路 - 盧峯

被視為下任特首頂頭大熱門的曾蔭權先生昨天終於「出場」了。
既然是頂頭大熱門,曾先生「出場」當然不可以馬虎了事,因此他不但請來前特首董建華先生、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著名商人李嘉誠先生等為他助威,在參選演詞中更搬出二次大戰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爵士的名言:"Giveusthetools,andwewillfinishthejob."(給我們工具,我們會完成任務)為他的參選增添一點歷史的份量、為他可能面對的困難作一點註腳。
只可惜引用這句名言實在不適當、實在不倫不類。邱吉爾爵士是在一九四一年二月在BBC發表全球廣播時用上這句說話的;那個時候英國正在孤軍奮戰,時刻面對德軍渡海進攻的威脅,局勢危在旦夕,此所以邱吉爾爵士幾乎是在「乞求」美國"giveusthetools"(給我們工具)以能繼續抵抗德國。相反,曾蔭權爵士既得到北京政府最高層的祝福,又得到本港重要商家及社會知名人士的幫助,更得到兩大政黨──自由黨及民建聯的支持;可以說,曾爵士已得到足夠的「工具」、足夠的選票登上特首的寶座,可以無驚無險的成為香港特區的最高領導人。像曾爵士這種「穩坐釣魚船」的處境怎能跟邱吉爾爵士「風雨飄搖」的情況相比呢?

當然,曾爵士或曾先生即使成功當選特首也要面對一定的困難。正如他在參選演說中說,市民在過去七年多以來的確累積了不少怨憤、的確有不少惶恐、的確面對不少挫折,而造成這些怨憤、惶恐及挫折的除了前特首董建華先生外,長期身為董先生左右手的曾先生也是責無旁貸的,曾先生如何能在上任後讓市民忘卻這些怨憤、惶恐及挫折實在並不容易。
我們認為,要讓市民撥開過去七年多的雲霧、要讓市民重建對政府管治的信心,除了繼續讓自由市場發揮活力、讓經濟穩步增長外,最重要的是讓市民加強參與、是真正容納不同意見的政黨、團體及個人。應該看到,不管曾先生怎樣努力說服大家他面向的是全港市民而不僅是八百人選舉委員會,但他即使當選為特首,他代表的也只是代表性被嚴重扭曲的八百人選委會,他也只是由小圈子選舉選出的,他的認受性是有疑問的。要補救這個缺陷,曾先生需要的是讓代表不同意見、不同聲音的人有更多機會參與制訂政策,讓代表不同意見、不同聲音的人進入政策諮詢的渠道,以確保政府不會偏聽、以確保市民的意見政府能聽的清清楚楚。
不過,更根本的解決辦法依然是盡快向中央政府爭取政制全面民主化。只有當特首及立法會皆由普選產生,市民可以透過選票表達他們的挫折及怨憤、可以真正當家作主後,類似過去七年的政治困局、政治悶局才能徹底解決。
也許,真正該引用邱吉爾爵士那句"Giveusthetools,andwewillfinishthejob."的不是曾爵士而是香港市民。若果北京政府願意給我們工具(一人一票),那前特首董建華先生早給我們攆下台,市民的怨憤、不安及惶恐根本不會愈積愈深,難以解開。曾先生願意盡力為香港市民向北京領導人爭取工具(一人一票)嗎?曾先生願意盡力為香港市民爭取民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