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推動經濟或招財赤

基建推動經濟或招財赤

【本報訊】曾蔭權昨日發表的施政綱領,提出要全方位發展經濟,會增加基建投資,大力發展旅遊基建,推動新興行業、新技術及新服務,以創造就業;另外會重新調撥資源,加快公共工程建設速度,提供更多商機予本地中小企及專業人士。他又提出,維持簡單稅制,平衡財政預算,在經濟持續增長下才考慮減低市民稅務負擔。
他提出「堅持以經濟發展為施政重點」,表明奉行「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實行「市場主導、政府促進」的方針。政綱表示會深化CEPA,加快吸引內地企業來港,推動「內地企業自由行」及擴大個人遊,並強化人民幣業務。

擴大自由行須靠內地

對於曾蔭權提出以發展基建為本港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麥萃才認為,要小心考慮,因為以基建推動經濟,只收短期之效,但可能會增加政府開支,令財赤重現。他又對曾蔭權欲吸引更多內地企業自由行來港表示疑問,因為這需要國內政策的配合,例如內地企業來港需要帶來資金,但在資金調撥亦受限制。
不過,麥萃才贊成曾蔭權提出,要吸引更多海外精英留港,他建議政府這方面要多做工作,例如來港讀大學的內地學生很多都是精英,但他們留港發展有困難,希望政府可提供機會予他們實習,以便更易留港。
城市大學商學院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認為,曾蔭權的政綱中強調市民要自我增值,反映他希望市民不要太過依賴政府。